呼兰县
县委书记:张相学
县人大主任:潘义春
县政协主席:张学增
县 长:姜继志
1945年5月生,大专文化。1964年10月参加工作,曾任社教工作队员、组长、指导员,县委组织部干部,石人镇团委书记,团县委常委、公社革委会副主任、莲花乡党委副书记、呼兰县革委会副主任、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县纪检委书记、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县长。
副县长:王吉烈 负责常务
副县长:韩永礼 负责工交
副县长:刘 发 负责城建、文卫
副县长:严宝昌 负责财贸
副县长:高 巍 负责农业
副县长:孙申才 负责利民开发区
副县长:王春清 负责乡企、科技
【概况】 1994年,实现社会总产值50亿元,比上年增长45.3%;国内生产总值22亿元,增长73.4%;财政收入7475.7万元,增长32.9%,其中工商税收6667.7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6.2%。
农村社会总产值35.4亿元,比上年增长64.5%;农业总产值13.8亿元,增长12.6%;农村人均收入1650元,增长60.2%,人均净增620元,是历史上增幅最高的一年;粮豆薯总产达到7.9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9.2%。乡镇企业产值22.3亿元,增长112.3%;总收入20亿元,实现税金4161万元。生猪、奶牛、黄牛、肉鸡分别达到58.8万头、1.57万头、7.5万头、1810万只。畜牧业产值实现6.29亿元,比上年增长77%,成为全省牧业十强县之一。造林总面积达到1787公顷,降低37.3%;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亿元,比上年增长4.7%;工业总产值20.76亿元,增长33.6%;乡以上销售收入完成11.99亿元,增长14.7%;实现利税1.53亿元,增长210.8%;全年共落实在建项目19项,总投资1.6亿元,完成资金6919万元;开发新产品12种,完成资金5960万元。建筑业增加值达1.97亿元,比上年增长9.5%;邮电业务总量1135万元,增长84.87%。投资3800万元的万门程控电话正式开通,实现了村村通电话。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利税突破2000万元。各类市场和摊区达到44处;集市贸易成交额达3亿元,增长36%。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7800户,私营企业80户,从业人员1.3万人,实现税收1410万元;国合商业全年新上项目32个,总投资5300万元,城乡储蓄存款余额6.3亿元,比上年增长29.6%。
全年投资8500万元进行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道路、供电、通讯、供热、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引进批准注册外资企业10户,截至年底,累计正式批准进区的项目28个,协议外资额1.7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额2000万美元。
全年新开发兴建商品房、集资楼20栋,计1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达到63万平方米。一中教学楼、县医院门诊楼交付使用,总投资480万元的县体育运动场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沿河小区开发已经起步,16层三星级兰鹏大酒店已破土动工。
落实科技发展资金285万元,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6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5项,属于国内首创或领先的7项,省内攻关项目5项。其中1项获国家星火科技奖,2项获省级星火科技奖,3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全县各类学校317所,其中规范化学校总数228所,居哈市五县之首,在校学生10.34万人。创建了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经验在哈市七区五县推广。全县共有文化市场经营户344户,确定文庙、萧红墓等16处文物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萧红故居获得“全国优秀德育基地”的称号。全县共有医疗床位1571张,卫生技术人员2065人。在国家和省市举行的各类体育比赛中,共获奖牌75枚,向上级输送体育人才13名,被评为省冬季体育标兵县。有线电视建设已全面展开。人口出生率6.73‰,自然增长率为4.57‰,计划生育率达到95.3%,计划外生育率为0.34%。
【呼兰正式列为全省“十富县”之一】
呼兰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领导的指示,确定了赶超全省“九小龙”,率先登上新台阶的总体思路,制订了1993年全县经济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工作分工承包,实行目标责任制,全社会动员,全方位启动,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1994年3月9日,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呼兰县加入全省率先致富“十龙”县行列。
【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到1994年年底,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7800户,私营企业80户,从业人员1.3万人,实现税收1410万元。 (呼兰县政府办公室 范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