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地区
地委书记:董克勇
地委副书记:王守业 方世昌
人大地区工委主任:王守业(兼)
人大地区工委副主任:商建治
政协地区工委副主任:梁志先 许鸿礼 刘仲生
专 员:董克勇
1940年12月生,天津市宁河县人,大学文化。1964年在省委组织部参加工作,1965年5月入党。1966年至1968年任鸡东县下亮子公社副社长;1968年至1970年任鸡东县革委会宣传组组长、核心办干事;1970年至1973年任鸡东县革委办公室副主任、政研室主任;1973年至1985年任省委组织部处级巡视员、副处长、政研室主任;1985年任中共松花江地委委员、地委副书记;1990年4月任中共松花江地委书记;1994年11月任中共松花江地委书记兼松花地区行署专员。
副专员:富亚洲(常务、财贸) 梁世成(科教、文卫、政法)
马 涛(工交) 于文复(农林) 马殿有(综合、乡企)
【综述】
国内生产总值实现75.6亿元,比上年增长31.5%,比1990年翻一番,比1980年翻两番。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7.68亿元,比上年增长27.85%;财政收入4.86亿元,比上年增长39.85%;全口径工业总产值64亿元,比上年大幅度增长;农业总产值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以上指标均超过“八五”计划。
全区抗灾夺丰收,粮食总产达42.28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0.3%;平均亩产417公斤,比历史最高的1993年增长11.2%;多种经营总收入27亿元,比上年增长21.6%。乡镇企业跨越式发展,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89.3亿元,纯利润4.2亿元,应缴税金1.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1%、88.5%和77.1%,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7%,乡镇工业占地方工业产值的49.7%。
乡以上工业总产值36亿元,地及地以下工业总产值29.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7%和29%;预算内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638万元,比上年增长14.9%,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倍;盈亏相抵后全区县县都盈利。
商业流通领域中非国有经济发展的较快,国有商、粮、贸企业走出低谷。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非国有商业为26.4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75.2%。全区商业系统比上年减亏26.8%;粮食企业亏损额占省给亏损指标的77%;外贸出口创汇实现1085万美元。
全区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地、县(市)、乡镇财政实力明显增强。7县(市)中,尚志市财政收入1.34亿元,双城市1.03亿元,五常市接近1亿元,定补县减到3个。农民人均收入1500元以上,城市居民消费收入2000元左右,分别比上年增长28%和16.7%;城乡居民储蓄纯增10.7亿元,比上年增长40.2%。二、三产业发展明显加快,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全区一、二、三产业比重由上年的49.8:24.8:25.4变为46.4:26.4:27.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2亿元,比上年增长38.4%。7县(市)电话全部程控并网,总容量达5.4万门,长途传输实现数字化;区内国、省、乡干线公路年均好路率达到80.5%,各类市场发展到489个,成交额12亿元,比上年增长53.8%。
【姜浩奎发明的KLY辅助燃料节油装置居世界领先地位】
五常市中韩合资企业五常太平洋甜菊糖有限公司中方总经理姜浩奎经上千次试验研究发明的KLY辅助燃料节油装置,于1994年6月21日通过了中国权威机构交通部水运行业能源利用监测中心武汉工作站的检测。据编号94204号检测报告的检测结果证实:KLY辅助燃料经过气化装置后,从柴油发动机进气管吹入缸内,同0号柴油共同参与燃烧形成双燃料作功。柴油发动机按负荷特性运行时0号柴油平均节油率为26.3%;按推进特性运行时0号柴油平均节油率为27.7%,烟度下降55%,动力性提高7%。以上指标大幅度超过国内外同期研究成果,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是节约燃料、能源实践中一次重大突破。同年7月5日,五常市在清华大学召开KLY辅助燃料节油装置检测结果汇报会,引起与会的国家科协、科委、计委、经贸委、交通部、铁道部等部委的领导和专家的极大关注,认为这是节能领域的一场革命,香港权威经济刊物《香港经济导报周刊》在1994年7月11日第27期《新技术新产品》专栏对此进行了报道。
【全区工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1994年,松花江地区工业生产从困境中走出低谷。工业生产实现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全区乡以上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完成36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地以下工业实现产值29.6亿元,比上年增长29%。乡镇工业实现产值14.65亿元,比上年增长72.2%。全区预算内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效益指标居全省14个地市首位。国有预算内工业企业亏损额1300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减亏35.7%,全区预算内工业实现了县县无亏损。
利税百万元以上企业由24户增到36户,实现利税16787万元,占可比口径利税总额的88%。全区主要技改在建项目61项,比上年增加13%,项目批准总投资31976万元。到1994年末累计完成资金24633万元,其中当年完成投资1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4%。以租、卖、破为重点的企业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到年末,全区已进行股份制改革企业44户,租赁企业30户。我们还结合改革抓了扭亏增盈和解困工作,使部分亏损百万元以上大户企业一举扭亏,今年都变成了利税百万元以上盈利大户。
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了尚志市一面坡啤酒厂的企业管理经验,全区工业战线掀起了学先进、找差距、上管理的热潮,涌现了一批好的典型。一面坡啤酒厂等8户企业被评为全省“百面红旗”标兵企业,比上年增加4户。
【加速小城镇基础建设,农村住房砖瓦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松花江地区按照外依托大城市(哈尔滨),内依托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战略,围绕加快翻番奔小康的目标,尽全力抓小城镇建设,从而壮大了小城镇经济实力,牵动全区经济的发展。首先重点抓住了小城镇近郊和交通干线上的56个中心集镇,投入资金3亿元,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同大城市开展“企业结亲、市场接轨、信息并网、联手开发、结构互补”五个融合创造了物质条件。到1994年末,共吸纳21万名农村剩余劳力,发展乡企、个体私营企业和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4亿元,人均收入达到1736元。同时采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典型示范的办法,引导富裕起来的农民,搞好住房条件的改善。据1994年底统计,全区农村住房人均面积14.1平方米,住房砖瓦化率达40%,高于全省35%的水平。亚布力、苇河等重点中心集镇已达到80%以上。
【木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科级干部】
木兰县按照德才兼备和“四公开”的原则,面向社会招聘县直后进科级单位的领导,已有4名被公开招聘到岗工作。
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县物资局、县社、卫生局、木兰镇等单位,经济包袱沉重,职工长期不开工资,尽管几次更换领导,仍然毫无起色。
面对这种情况,这个县解放思想,打破过去那种单一选人用人渠道,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科级领导干部。按照德才兼备和公开报名、公开述职、公开答辩、公开录用的原则,面向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阶层,招聘能人担任上述4个单位的领导。
县里组成了由县主管领导、组织部领导和各聘用接收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结合的评审领导小组,经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和激烈的竞争,由原县木材公司经理李义担任县物资局局长,由原县社副主任王道君担任县社主任,由原县卫生局人事股长张军担任卫生局常务副局长,由原外贸公司办公室主任、合同制工人于树才担任木兰镇主管城建的副镇长。
【已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市场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区各级各类市场经过几年来的培育和发展,已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市场体系。它对于我区提前实现经济翻番的目标、加速农民奔小康的步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据统计,全区各级各类市场435个,其中生产要素市场233个,商品市场202个。到1994年底,全区商品市场成交额实现7亿多元,经营业户达1.3万多户。生产要素市场布局趋于合理,功能不断健全。1994年上半年,全区劳动力市场登记人员就达到了1.6万人。成交1.1万人,劳务输出9000多人。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新兴市场也开始在我区出现,科技、信息市场得到有力发展,逐渐成为广大经营业主及企事业单位关注的热点。 (松花江地区行署办公室 马文童 孙家平 岳宝清 周晓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