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通河县

县委书记:王克伦
    县人大主任:王永增
    县政协主席:孙 诤
    县 长:佟 彦   1948年2月生,1968年参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文化程度。曾任双城县青岭公社中学教员、公社助理员、团委书记、武装部长、革委会副主任,双城县同心公社、新兴公社党委书记,双城市科委主任、政府办主任、秘书长、市委常委、市纪检委书记、市委副书记。1993年9月至今任通河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县长:徐 福 负责常务
    副县长:陈治国 负责工业
    副县长:崔永和 负责农业
    副县长:邱德喜 负责文教、乡企
    副县长:赵有山 负责财贸
    副县长:陆永和 负责乡企
    【综述】   1994年全县社会总产值为6.6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国内生产总值为2.7亿元,比上年增长26.1%。
    农 业   总产值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9%。乡镇企业总产值3.8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多种经营总产值10629万元,比上年增长56.1%。农民人均收入1635元,比上年增长81.9%。粮豆薯总产3.5亿斤,比上年增长20.9%。其中水稻17940万斤,玉米7320万斤,大豆3570万斤。无污染优质稻发展到10.4万亩,占水稻面积的33%,比上年增长160%。
    工 业   总产值实现3.16亿元,比上年增长71.6%,其中预算内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特点有:一是深入开展了产权制度改革。13户县办工业企业和71户乡镇企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二是加快引联上项目步伐。引进项目69项,其中乡镇工业57项。三是机关工业开始崛起,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促进县直机关转轨变型,实现乡镇企业、县办工业和机关工业三方优热进行了互补。四是资源加工业形成热潮。全县木材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78家,比上年增长119.8%。
    财 贸   有87户企业实行了新的经营机制,同时积极开辟第二战场,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促进了效益的提高。粮食企业全年减亏100万元,商业企业、供销企业和物资企业分别比去年减亏47.5%、53.1%和21.6%。
    科教文卫   推广运用新技术16项,发展民营科技企业6户。70%的乡镇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优生率由上年的32.8%上升到42.8%,高考升学率由上年的40.5%上升到40.8%。除4个乡镇外全部实现了电话程控化。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9%,广播电视微波工程形式开通。人口出生率10.78‰,计划生育率提高到97.8%,多胎率下降到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6.07‰。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35.8%,破案率63.6%。治安案件查结率95%。城市建设和旅游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1994年,通河县乡镇企业产值、利润、税金都以三位数速度增长,乡镇企业总数由上年的6580户发展到9001户,增长36.9%;产值实现3.8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利润实现1568万元,比上年增长142%;税金实现850万元,比上年增长125%。
    乡镇企业发展的特点:一是资源加引联。依靠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石材资源,广泛招商引联,加快资源型加工业的发展速度。二是个体加联合。县里规定新上乡镇企业一律实行新的经营管理机制,特别要注重发展个体私营企业。规模较大,个体经营力所不及的项目上股份合作制企业。三是小区加科技。各乡镇开展了工业小区开发,在小区内办企业,在土地、服务等方面享受特殊的优惠政策,以此吸引客商投资办企,推动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蓬勃发展的“羊经济”】   通河县为了发展有特色的地方经济,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经过反复考察论证,于1994年春两次赴山东、辽宁、内蒙古等地引进小尾寒羊2175只,夏洛菜羊84只,仅8个月的时间,小尾寒羊饲养量就达到4373只,实现了当年引种,当年翻番,当年增值百万元。种羊已开始进入市场,销售600只,收入30万元;山绵羊由原来的7748只发展到15023只。全县饲养百只羊大户达到200户,养羊一条街达到30个,养羊小区3个。以羊为重点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正在陆续上马。1994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4907万元,比上年增长35.5%。 (通河县政府办公室 任培臣 宋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