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
市委书记:李殿科
市人大主任:任殿发
市政协主席:刘书林
市 长:洪英华 1954年12月生,满族,大专文化,1972年6月参加工作,197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望奎县红星中学教员、中心校党支部副书记、县委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指导员、望奎第一中学团委书记、团县委常委、文教卫生党委委员。1980年10月以后,先后任绥化县、绥化行署文教办科员,团地委学校部副部长、办公室主任、副书记、书记。1991年6月任中共绥化市委副书记,1994年9月任绥化市委副书记、市政府代市长,1995年3月任绥化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市长:吴连方 负责常务
副市长:张亚斌 负责工业
副市长:李淑珍 负责科教文卫
副市长:刘士勇 负责农业
副市长:王玉臣 负责乡企、政府调研
副市长:杨树强 负责财贸
副市长:郝德永 负责城建
副市长:文立仁 负责交通、建工、外向型经济
【概况】
199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4亿元,比上年增长31.7%,提前六年翻了两番;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0.5亿元,比上年增长27.2%;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大关,达到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比1980年翻了3.2番;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1758元,比上年增长39.5%;农村人均收入达到1617.2元,比上年增加560.9元,增长53.1%,全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工业
实现了稳步发展。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9.4亿元,其中市属工业总产值6.5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全年投入技改资金3007万元,研制开发25种新产品,引进、嫁接、改造14个项目,新增产值2680万元,新增利税442万元。科技兴企活动深入推进,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雪珊啤酒、北国春白酒、北湖牌维他粉、地板块成型机等一批地工产品分别在国内、国际评比中获奖,天赐康等高科技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以产权改造为重点的企业改革取得较快进展。全市已有92户国有企业进行了产权改造,改造率达到了91%。
农业 实现了丰产丰收。农业总产值实现11.1亿元,比上年增长32.6%,粮食总产量达到7.8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7.9%,单产364.3公斤,比上年增长19.4%。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20.2亿元,创税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3.5%和60.4%;乡级财政收入实现4021万元。畜牧业、渔业生产也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林业生产和水利、农业、种子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取得了新成绩。农业异地开发创出了规模效益,开发面积达14.5万亩,实现产值1.25亿元;绿色食品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果,大米、大豆分别获得国家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
财贸 多元化网络型商贸格局进一步完善。以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参与大循环为目标,狠抓各类市场和商业网点的布局衔接及配套运转等项工作,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全市已经建设比较规范的各类市场63个,各级各类商业网点8777处。物资城、家具城、商贸城等大型商贸网点的建设成功,支起了全市商贸的主体框架。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城乡集市贸易额实现1.5亿元,比上年增长58.3%;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0.6亿元,比上年增长40.5%;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实现2085万元,比上年增长10%;外贸出口额实现1.26亿元,比上年增长6.2%;国合商业商品零售额实现3.5亿元,利税480万元,在全区同行业中继续居领先地位。
文教
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由84%提高到95%以上,推广周期缩短到2—3年。被国家确立为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农科教、经科教结合都取得了新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增加,高考录取人数达到1075人,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共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649人,培训青壮年农民12万人。计划生育率达到87.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内。医疗卫生、爱国卫生和体育工作成绩斐然。文化事业繁荣活跃;城市建设逐步规范化,地方道路养护在全省评比中获一等奖。广播、电视、电力、邮电、通讯等项事业都有了较大发展。
治安 以“严打”和“整治”为重点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511起,其中大要案285起,综合破案率为83.5%,获省“严打”工作先进市称号。 (绥化市政府办公室 刘 信 庄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