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汤原县

县委书记:高峻华
    县人大主任:王杰勋
    县政协主席:姜钟晓
    县 长:国广义   1947年2月生,大专文化。1968年5月参加工作,曾任集贤县第一中学教员、共青团集贤县委书记、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汤原县政府财贸办主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1992年10月当选为县长。
    副县长:张志伟 负责工交
    副县长:刘宽德 负责常务、农业
    副县长:王敏堂 负责文教、政法
    副县长:刘德田 负责科技、城建
    副县长:姜大伟 负责乡企、综合
    副县长:刘国强 负责外贸、金融
    副县长:黄金华 负责财贸
    副县长:黄跃国 协助乡企
    副县长:王兆利 协助三江开发
    【概况】   1994年,全县认真贯彻实施“大汤原”经济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发展的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对全县工交34户企业分别采取剥离、兼并、租赁、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资经营、破产等形式,完成了22户企业的产权改革,占工交企业的65%,使9户停产企业重新恢复生产。强化了项目推进工作,全年共完成技改项目8项。全县工业已形成8大支柱产业:以小水电为主的能源工业、以水泥为重点的建材工业、以黄金为主体的冶金工业、以白酒为骨干的饮料制造业、以开发不同档次品种的食品工业、以改变企业自成体系为重点的机械工业、以中空板、泡沫塑料为重点的塑料工业和以小型饲料加工为中心的饲料工业。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25233万元,比上年增长31.5%;利税实现1063万元,比上年增长5.2%。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进一步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使种植业向高产、高效、优质发展,畜牧业呈现出产量、存栏、出栏三增加的局势,规模养殖迅速发展,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林、渔业及多种经营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全县已形成以水稻、玉米、大豆为主要品种的粮食基地。全县粮豆薯播种面积771015亩,总产量达235352吨;以生猪、奶牛为重点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全县大牲畜存栏38095头,生猪存栏74264头,奶牛存栏2447头,羊存栏27544只,家禽存栏10723万只;以池塘、稻田养鱼为重点的渔业生产基地,全县养鱼水面达到21000亩,水产品产量2398吨;以甜菜、烤烟为重点的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全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5945亩,其中甜菜种植面积261010亩,总产’6989吨,烤烟面积15060亩,总产达到1212吨。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26393万元,比上年增长4.4%,农村人均收入达到1241元,比上年增加408元。
    财贸工作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加快了流通企业的机制转换步伐,有近80%的流通企业打破了单一的国有经营机制,出现了新的生机。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8136万元,比上年增长30%,农副产品采购额完成2900万元,完成财政税收2067万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协作,已在北京、珠海等地设立驻外办事机构和联络窗口60余个,并开展了向韩国、俄罗斯等国及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务输出活动。全县外贸出口收购额实现1500万元,比上年增长7.1%,通过各种渠道共外引资金1800余万元。
    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通过全方位实施“跨跃工程”发展乡镇企业,建立了7个工业小区,小区内项目发展到25个,采取股份集资、招商引资、银行贷款等形式共筹集资金6178万元。全县乡镇实现产值8.3亿元,比上年增长99.8%,实现利税8268万元,比上年增长88.6%。加大了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推进力度,制定下发了14项优惠政策,实行包扶责任制、加大经济投入,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100户,个体工商税收实现430万元,比上年增长33.3%。
    城乡基础建设迈出新步伐。完成了3200米供水管道延伸工程,新增用户346户;投资68.4万元完成了县镇自来水1000立方米蓄水池和泵房建设;完成了有线电视一期工程建设,实现入户2500户;进一步加强了公路建设,干线公路好路率达84.2%,地方道路好路率达80.1%。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推进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进程,继续保持了全国扫盲先进县的荣誉。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了三级卫生医疗网建设,全县村级办所率已达92%;文化工作重点开展了以“双周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被评为全市文化工作先进县,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均居全省榜首,被评为国家级先进县。 (汤原县政府办公室 马广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