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县
县委书记:沈 明
县人大主任:刘敬民
县政协主席:柳玉成
代县长:伊宝山
1946年1月生,大学文化。1962年8月参加工作。1972年入党。曾任友谊农场五分场教师,连队指导员,党支部书记。1983年离职学习;1985年9月,任友谊县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1994年10月被任命为友谊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代县长。主持县政府全面工作。
副县长:冯义贵 负责工业交通
副县长:潘德武 负责文教卫生
副县长:李占玉 负责公安司法
副县长:李云仙 负责农业
副县长:张 校 负责财贸
副县长:马爱国 负责科技、外经,协抓乡企
【概况】
199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21852万元,比上年增长5%;工业生产总值12050万元,比上年增长7.1%;农业生产总值20557万元;城镇人口平均收入1723元,农村人均收入1240元。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2588万元,财政总支出完成2585万元,财政预算实现了收支平衡。
地方工业生产速度加快。1994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造,强化了产品销售和资金回笼工作,努力开辟经济建设第二战场,发展非国有工业经济,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业生产速度呈上升趋势。全县工业生产总值完成12050万元(现价),比上年增长7.1%。农业生产取得成绩。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积极抗灾自救,使农业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县农业总产值20557万元。总播种面积完成123万亩,粮豆总产量12.5万吨。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进一步调整了种植业结构,水稻面积达7万亩,其它经济作物达7万亩,农业生产逐步迈上“两高一优”的轨道。
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904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集农贸、商贸、粮贸为一体的商贸一条街已经基本形成。新增加了每月逢“八”的商业大集,活跃和丰富了商品市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823户,比上年新增加405户,从业人员达2015人,均超历史最好水平;乡镇企业发展到1582户,产值达1425万元;外向型企业发展到6家,实现了零的突破。建立了帮、包、扶对子2000个,引进资金460万元,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加速发展。全县社会零售物价指数上涨16%,低于市平均水平。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有新的进步和发展。科技工作以普及和推广为主重点,搞好科技服务,同时增加了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全年投资100万元,完成了麦芽厂的万吨扩建改造工程,已运行投产。教育事业继续以《纲要》为指针,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中小学生及格率比上年提高6%,大中专录取达194名,超出上年录取人数16人。在社会开展了捐资助学活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捐资总额达70万元。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在进一步整顿文化市场的基础上,新增加了5处文化活动场所。文物工作有新突破,配合省文物部门对友谊县凤林古城遗址进行挖掘和考察,发掘出土有价值的文物256件。城镇有线电视已经进入了部分家庭,截至12月末,已完成有线电视布网3485户,入户1000多户,丰富了城镇居民的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有了新进展。全县的医疗水平有所提高,临床确定诊断率达99.5%,提高0.4%;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5%;床位利用率达42%;治疗有效率95.9%,提高1.1%;麻疹疫苗达99.5%,19种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十万分之二百五十以内。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等工作取得进展。1994年,人口出生率为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
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加大对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及时进行专项打击和围剿,有效地震慑了犯罪。全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97起,抓获罪犯113人,摧毁犯罪团伙15个。综合发案率比上年下降37%,重特大发案率分别下降33.95%和40%。安全工作实现了规定的目标,事故率、死亡率、经济损失率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33.4%、52.7%和45.7%,没发生重、特大事故,达到了省、市安全工作的一档指数。积极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斗争,使各种腐败和丑恶活动得到了控制。信访工作本着以事实为根据,以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为准绳,区别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处理的原则,处理群众来信来访463件,没有出现一起集体和个人越级上访事件。 (友谊县政府办公室 霍维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