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鹤岗市

市委书记:冯永祥
    副书记:王悦华 赵惠中 安永范 杨育光
    市人大主任:张珠钰
    副主任:潘华安 王宪林 王治靖 陈 音
    
    
    杨 光
    市政协主席:韩玉祥
    副主席:刘 忠 余锡康 许鹿鸣 周克礼
    市 长:王悦华   1955年生。1971年至1974年在望奎县火箭公社当教师;1974年10月到哈师大学习。1977年9月毕业后在绥化地委宣传部工作。1978年12月任绥化团地委组织部副部长。1980年8月任绥化团县委书记、绥化县新生公社党委书记。1982年6月任绥化团地委副书记。1982年11月任绥化团地委书记。1983年9月任团省委副书记。1985年任团省委书记。1987年4月任鸡西市副市长。1992年10月任鹤岗市市长。
    副市长:果鸿翔(常务) 许鹿鸣(文教) 姚凤鸣(财贸)
    
    
    赵学礼(农林) 贲起利(城建) 王国学(工交)
    【概况】   1994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完成2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实际完成增长5.5%。工业总产值完成22.8亿元,增长4.9%,其中地方工业完成9.2亿元,增长8.2%;农业总产值完成4.1亿元,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6亿元,增长16.8%;全市对外贸易自营进出口总额完成120万美元;财政收入(含上划收入)完成3.03亿元,增长12.3%,其中市本级收入(含上划收入)完成2.19亿元,增长24.6%。全市职工年均工资25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2元,全市零售物价指数控制到18.9%。
    一、产权制度改革有新突破。全市推行产权制度改革企业436户,占工商企业总数的51%。其中股份制改造8户,股份合作制89户,完成并着手进行破产19户,拍卖、租赁和兼并150户,剥离经营24户,一企多制2户,实行民营144户。通过兼并和出售边小微亏企业,收回国有资产1215万元,使480万元国有资产得到合理利用。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做到了新企新制,企业活力明显增强。
    二、非国有经济出现疆劲发展势头。非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总值达到25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工业产值增长10.2%,拉动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5个百分点。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比上年增长51.2%,其中工业产值达到2.7亿元,增长56.5%。区街工业实现产值1.8亿元。全市个体私营企业达到1.8313万户,从业人员达到2.92万人,分别增长31.5%和37.1%;实现生产经营总值7.3亿元,增长55%,其中工业产值、营业额分别增长200%和105.4%,非国有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所起作用迅速加大。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如期完成了年初确立的6件实事,集中供热补峰站二期工程于10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全年修建公厕32座,开发住宅2.8万平方米,按计划新建了4处集贸市场,第四中学完成了形象进度,铁西小学教学楼交付使用。投资1446万元,完成了解放西路、兴山路、内环路和九马路等7条共1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的新建和扩建任务。在省交通厅支持下,投资900万元,完成了东出口两公里路段修筑工程,鹤大公路鹤岗段也于9月正式竣工通车。鹤岗市区主要道路和四个出口的道路得到很大改观,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四、技术改造步伐明显加快。投资5345万元,进行了18项重点技术改造。平板玻璃厂窑炉改造、啤酒厂新上锥罐、钢铁厂37立方米高炉改造、绥滨啤酒厂扩建等项目体现了快、优、好的特点。资源转化利用有新进展,新建了5处洗煤厂,地方煤炭洗选能力增加30万吨。郊区新上较大型浸油厂2处,全市开发各类小型米面加工厂92处,创办饲料加工厂23处,粮食转化能力大大增强。木制品加工也呈现了群体发展的好形势。
    五、“科教兴农”战略实施情况良好。为了保证农村经济“11531增长计划”的实施,各县区乡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粮食总产达到22.1万吨,比上年增长14%。全年推广农业科技项目20个,落实“丰收计划”78万亩,实行科技集团承包12万亩。施行大豆垄三栽培技术44.6万亩,增长44.7%;水稻旱育稀植技术7万亩,增长20%;玉米精量点播技术15万亩,增加两倍多。落实生猪直线育肥技术2.5万头,增长20%;采用蛋鸡高产技术50万只,增加两倍。组织引进种养业优质品种,扩大了良种普及率。
    六、畜牧养殖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市黄牛存栏2.8万头,增长23.5%;奶牛存栏4652头,增长22.1%;生猪存栏11.4万头,增长17.1%。全市已建成养殖专业乡7个,专业村28个,养猪一条街32条。全市专业养殖场发展到198个。具有一定饲养规模的小康型养殖户达到2850户。全市牧业增加值9815万元,增长34.9%,占农业增加值比重27.5%。
    七、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实施星火、攻关、火炬等科技项目40项,拿出科技经费的20%用于扶持和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认定了10户民营科技企业示范户,为推动民营经济向科技型转化起到了带动作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小学“四率”和中学各项指标都有了新的提高。全年举办各种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10项,成功地举办了全省东部七城市第六届艺术节。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全市急性传染病综合报告发病率控制在10万分之169.44,农村卫生所集体办所率达到80%,县及县以上医院临床初步诊断与确定诊断符合率达到96.47%。参加全国和省体育比赛18次,获金牌32块,其中全国性比赛金牌5块,打破四项省青少年纪录,向省输送15名优秀运动员。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8‰,自然增长率为8‰,计划生育率达98.37%。狠抓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市综合发案率下降7.9%,连续三年保持了刑事案件逐步下降的势头。新闻工作紧紧围绕“二次开发战略”的实施,广泛开展了深度报道和连续报道,为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广播电台于9月11日起实行直播,市有线电视台于9月1日正式开通。
    【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1994年,鹤岗市教育工作喜获丰收,小学“四率”连续10年继续巩固在原部颁标准之上,入学率99.89%,巩固率99.63%,毕业率98.14%。普及率99.1%,“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8.9%以上。初中毕业生及格率74.6%,优秀率34.2%,平均分73.2,整体水平居全省上游,普通高中会考通过率98.5%,高考仅市区就有911人升入国家各大中专院校,比上年增加9.1%,再创历史最好成绩。职工岗位培训完成4.2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万人次,社会力量办学毕业5000人,青壮年文盲率降到2%左右。据统计,全年教育工作获得国家级表彰的先进集体6个、先进个人5名,在竞赛等方面获奖112人,发表论文11篇;获省表彰的先进集体57个,先进个人59名,在竞赛方面获奖207人,发表论文70篇,合计获奖数目达527个,比上年增加172个,增加比例48.5%。
    【鹤岗市扶持非国有经济】
    1994年,鹤岗市全年对非国有经济的资金投入达520万元,是历年来投放量最高的。其中对乡镇企业投放250万元,对区街工业投放200万元,对发展养猪基地投放40万元,对个体私营经济投放30万元。通过资金投放,使乡企局洗煤厂、工农洗煤厂、东方红水泥厂等11个非国有企业技改和新上项目得以上马,这批项目竣工投产后,可新增产值4000万元,利税1000万元。
    【鹤岗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94年8月,以金鹤啤酒荣获慕尼黑国际金奖的鹤岗市啤酒厂,实现了历史转折,成立鹤岗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这是黑龙江省50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之一,是鹤岗市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家规范股份制企业。鹤岗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鹤岗市地方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向深广方向发展出现了可喜趋势。
    【福酒、大亨酒荣获波尔多国际名酒金奖】   鹤岗市酿酒厂生产的福酒、大亨酒1994年5月经巴黎检测中心100余项指标的检测,在48个国家,近千品种中由专家评为名酒金奖。
    【举办黑龙江省东部七城市第六届艺术节】   1994年6月28日至7月2日,黑龙江省东部七城市第六届艺术节在鹤岗市隆重召开。牡丹江、佳木斯、双鸭山、伊春、鸡西、七台河、鹤岗荣获本届艺术节最佳组织奖。张丽君、于凤梅等41人获得三等奖,胡广琴、陈玉海等30人获得二等奖;蔡岩、田源等13人获得一等奖;陈玉海、魏玉坤等42人获得特别奖。本届艺术节主办城市,鹤岗市市委常委、副市长果鸿翔向1996年省东部七城市艺术节主办城市七台河市副市长贾文涛移交了会旗。
    【鹤大公路鹤佳段建成通车】   1994年9月25日,鹤大公路鹤佳段建成通车,结束了鹤岗市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这条动工于1991年10月10日的公路,起点于鹤岗市南山煤矿医院门前十字路口处,沿原旧路经富力、兴安、峻德三大煤矿门前至17.9公里处为旧路改造。路面黑色,路面宽度12至15米不等,不封闭;从17.9公里处起往南延建至阿凌达河10.8公里为新开辟线路,路面白色(混凝土),路面宽度10.5米,全封闭,全程28.7公里。鹤岗至佳木斯全程53.2公里。总投资近3.5亿元人民币。这条路的正式开通,由鹤岗到佳木斯只需1小时左右。 (鹤岗市政府办公室 赵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