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市
市委书记:纪庆福
市人大主任:曹永顺
市政协主席:杨利和
市长:秦玉德
1950年生,1972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曾任小学教员、教育局长、团市委副书记、市委副书记,1993年8月为绥芬河市代市长,1994年1月当选为绥芬河市市长。
副市长:曹殿义 负责常务
副市长:董作民 负责财贸
副市长:迟庆健 负责文卫
副市长:白伟杰 负责工交
副市长:卢凤霖 负责农业
副市长:杨景义 负责乡企
副市长:宫双福 负责科技
【概况】
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实现2.144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比上年增长10.9%;工农业总产值实现80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8.3%,比上年增长7.9%;财政收入实现686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35.2%,比上年增长3.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1.97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3.5%,比上年增长24.9%;城乡储蓄存款余额实现47723万元,比上年增长50.3%;职工人均货币收入达到4501元,比上年增长37.8%;农村人均收入达到1768元,比上年增长15.4%。
工 业
按照“抓生产、上项目、求发展”的思路,在构筑现代工业体系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深化内部改革,稳定管理队伍,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了工业生产稳步发展。
农 业
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民自觉地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种、养、加大户,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刨历史最好水平。旅游业、个体私营经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全市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134家,产值实现1.1亿元,已成为我市农村奔小康的强大驱动力。
财 贸
全市个体工商业户已发展到4945户,私营企业发展到215户,个体私营税收实现1375万元,占财政收入的20%,已成为我市稳定财政收入、富裕人民、安定社会的重要经济力量。
【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市政府凝聚了各方面的意志和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投资2926万元扩建的花园路、沿河路全面投入使用,从根本上缓解了城市交通紧张状况;投资350万元对市区主要道路进行了改造,铺设有色路面和砂石路面2.3万平方米,解决了城市居民行路难问题;投资102万元修建的铁路人行跨线桥,为铁路两侧居民跨线通行创造了安全、便利的条件;投资650万元打了三口深水井,改造了供水管网,日供水能力由1万吨增加到1.4万吨,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有了基本保障;投资420万元新建了第三供热站,城市供热面积增加到13万平方米,居民多年取暖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投资1000万元进行了铁路站场二期改造;投资1300万元新建的公路口岸联检厅已交付使用,口岸的通过功能进一步增强;开通了牡绥198公里光缆通信和127自动寻呼台,新上了6000门程控电话,通讯能力显著提高。这些重点项目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开放城市的形象和面貌,为再创发展优势奠定了基础。
【对外经贸合作稳步发展】
绥芬河市紧紧抓住哈洽会、灯节经贸洽谈会和旅游经贸洽谈会的有利时机,大力拓展新的贸易领域,扩大贸易方式,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使对外贸易在资金紧张、税赋增加、人员出入境难等前所未有的困境中稳步发展。边境贸易过货额实现1.2亿美元,列全省各口岸之首;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完成17项,输出劳务638人。在探索对资经贸合作、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方面,也有了实质性进展,全年接待美、日、韩、越、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团(组)31个,78人(次),签订经贸协议3项。
【海关改革公路口岸监管模式】
绥芬河海关为适应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形势,于1994年初对公路口岸监管模式进行了重大改革,为中外客商创造了良好便捷的通关环境。一是理顺了业务流程,减少了工作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大大缩短了进出境车辆在公路卡口的停留时间;三是海关作业地点集中,人力集中,克服了分散查验、多处监卸的弊端,方便了对进出境货车的查验,提高了查验工作的准确率;四是对落地封存货物进行集中管理,使海关监管更加科学、严密;五是监管仓库设有度量衡装置,可以准确掌握进口货物实际重量。 (绥芬河市政府办公室 李学义 米晓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