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河市
市委书记:李忠奎
市人大主任:于春兴
市政协主席:李景芳
市 长:王荣生
1941年生,1960年8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曾任克山师专教师、讷河县讷南中学教师、县粮食科人事股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副书记、县长,1992年10月任讷河市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市长:杨树清 负责常务
副市长:董居仁 负责工业
副市长:陈亚东 负责财贸
副市长:赵兴国 负责文卫
副市长:杨 越 负责农业
副市长:刘庆余 负责项目
副市长:宋慧中 负责科技
副市长:余善鸣 负责科技
【概 况】
全市社会总产值实现27.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国内生产总值16.6亿元,增长17.7%;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1.5亿元,增长26%;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12.2亿元,增长61.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02亿元,增长25.2%;财政收入9886万元,增长36.9%;农村人均收入1852.8元,增长45%。提前6年超额完成了主要经济指标翻两番的目标。按可比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分别比1980年翻两番。财政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分别比1980年翻2.8番和4番。被评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和省级卫生城。
加大推进力度,城乡改革不断深化。市属418户工商企业,已有338户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改革,占企业总数的81%。通过公司制、股份合作制、出售产权、公有民营、剥离经营和兼并等改革形式,市属工业企业亏损面比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商贸企业亏损面下降29.4个百分点,粮食系统连续4年减亏,供销社跻身于全国百强县社行列。吸引部分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加速农民向非农业转移进程。推行了股份合作制,实行股份合作制的乡镇企业已发展到297户,参股人数48159人,吸纳股金3350万元;股份合作制五小企业235个,机耕队112个。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完善,有25490名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统筹,占职工总数的95%。
农 业
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7%;粮豆薯总产8.72亿公斤,增长11.2%,夺得了第12个丰收年。在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中,坚持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施粮牧企一体化。粮牧企比重由上年的47:13:40调整到38:13:49。全市庭院经济收入1.75亿元,增长25%。林业产值2166万元,增长17.4%;渔业产值911万元,增长29.2%。畜牧业有较大突破,总投资2400万元,建起各类畜禽养殖一条街190条,养殖小区70个,集体股份制牧场174个,发展小康型养殖户6711户。畜牧业产值实现3.5亿元,增长44%,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上年的20.2%提高到25%。新上项目90个,其中利税百万元项目19个,涌现出讷河、拉哈、老莱3个乡企产值亿元乡镇,五一村、鲁民村、晨光村等16个乡企产值千万元村。γ——亚麻酸、精制干粉皮、羽绒加工、药用明胶等一批起点高、科技含量大、效益好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工 业
全市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48.1%和44.1%。新上7个技改项目,已有啤酒厂罗马尼亚灌装线、浮石混凝土空心砌块、水泥厂构件长线台和高细磨4个项目投入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金刚石等8个新产品,提高了市场的竞争能力。积极发挥资源优势,通过大豆、马铃薯等精深加工,就地转化农副产品32万吨,拉动全市工业产值上升28.7个百分点。
财 贸
继北方市场和南方市场后,又成立煤炭交易市场和大豆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发展到47处,乡村大集发展到24处。集贸成交额达6100万元,增长29%。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个体业户达到10150户,增长58%;上缴税金1030万元,增长19.4%。全市贸工农一体化组织发展到70个,龙头企业实现产值3.1亿元,销售收入5.6亿元,利税2044万元,基地农民总收入5.8亿元,人均收入754元。继续发展外向型经济。已有港进马铃薯制品有限公司、财界脱水蔬菜有限公司、龙德实业有限公司3户“三资”企业建成投产,还有一些项目正在进行洽谈。
【讷河市三鸣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该中外合资企业以高科技、高起点项目为动力,把γ——亚麻酸列入国家“八五”期间科技攻关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至年末已生产γ——亚麻酸干粉7.78吨,产值127万元,利润7万元。三鸣公司将成为设备一流、管理一流、产品一流的γ——亚麻酸系列产品生产基地。 (讷河市档案馆 程彦杰 闫淑娟 谭丽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