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都县
县委书记:曹振远
县人大主任:徐庆才
县政协主席:吕德忠
县 长:李占安
1945年生,大专文化。1968年参加工作,任北安县赵光公社大队会计、大队党支书、公社副主任、副书记、主任、书记,北安市纪检委副书记、书记,中共北安市委副书记,1992年9月任中共德都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县长:宁云福 负责常务
副县长:刘德山 负责财贸
副县长:金应镇 负责文教
副县长:赵俊江 负责农业
副县长:赵玉林 负责工交
副县长:刘乃斌 负责科技、乡企
【概况】
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加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亿元。工农业总产值9.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工业产值、效益同步增长。全口径工业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54亿元,其中,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6700万元、销售收入7690万元、利润199万元、税金20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6%、21.6%、21.1%和7.8%。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在全县111户国有和集体企业中,有96户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占企业总数的86.4%,其中,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造6户、租赁经营43户、剥离经营12户、拍卖4户、破产3户,另有7户企业的破产工作正在进行中,通过产权制度改革,30%的国有工业企业和71%的国有流通企业实行了国有民营和民有民营,经济效益明显上升。企业内部机制配套改革进一步展开,66户企业在用人制度上实行了聘任制和全员合同制,在分配上实行了考核工资、计件工资、岗位技能工资等新制度。
农 业
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2.6亿元、农业总收入3.2亿元、农村人均收入154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4.5%和41%。粮豆薯总产达到1.76亿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畜牧业产值实现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5%。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431万元,比上年增长41%,税收返还1197万元,上级补助440万元,上解支出1323万元,调入资金210万元,可用财力3955万元(不含省专项),应支出5215万元,欠支1260万元。扭亏增盈工作取得可喜成绩。预算内企业累计亏损863万元,较市下达指标减亏63万元。新的经济生长点发展迅速。乡镇企业实现了翻番目标,完成产值2.9亿元、收入2.5亿元、利润1835万元、税金84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4.9%、160.7%、102.5%和124.3%。个体私营经济收入达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
财 贸
以分税制为主要内容的财税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国税和地税机构分设已经完成。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相分离的运行机制,金融部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改革了粮食购销体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县参加社会统筹的企业达120户,参加统筹职工5287人,覆盖面达98%;参加合同制职工养老保险的企业74户,缴纳养老保险基金的合同制工人954人,覆盖面达90%;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112户,职工6767人,覆盖面达100%。农村改革继续巩固和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四平乡成功地进行了“五荒”拍卖试点。股份合作制经营有了较快发展,通过对乡村集体企业折股、扩股等形式,改造股份合作制企业35户。
文 教
全年共推广农业种植新技术33项,养殖业新技术38项。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0项,开发新产品20余种。利用省科协包扶的有利条件,加强了同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业的联系,拓宽了科技信息的搜集渠道,引进了一批新技术、新项目。教育工作成绩显著。高考升学率达50.2%,超省标5个百分点,高中毕业会考各科成绩均列全市之首。通过省验收,获得“双实”工作普及县称号。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有新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扫盲任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共投资150万元,新建、改建校舍3071平方米。通过深入贯彻《教师法》,教师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保护,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精神文明
全年共建成省级文明单位(村)4个,市级文明单位(村、乡)及标兵18个,县级文明单位(村、乡)及标兵66个。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在全市保持领先地位。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5‰以内。邮电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交通、人事、县志、档案、环保、地矿等各项事业也有了新的发展。 (德都县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