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省妇联工作概况

1995年,全省各级妇联和广大妇女认真开展了各项工作。
    一、广泛深入地开展迎“四大”活动。1995年初,省委批准成立了由副省长马淑洁牵头、22个成员单位参加的迎接第四次世界妇大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全省迎“四大”筹备工作方案转发全省。省妇联举行了新闻发布会,15家省级新闻单位开辟了迎“四大”专栏和专题节目,发表宣传稿件1500多篇;举办了电视专题讲座和电视专场文艺晚会以及妇女美术作品展等。开展了评选“十大女杰”活动。组织省直和14个市地举行了“庆三八、迎‘四大’,通向北京”象征性长跑活动,有30多万妇女参加这项活动。世妇会“非政府组织论坛”召开期间,选派了52名代表参加。
    全省各级妇联紧紧抓住迎“四大”的有利时机,从落实《妇女权益保障法》人手,狠抓有关妇女的各项工作。第一,选拔女干部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1995年,共推荐女后备干部2844名,其中有1439名优秀女干部被提拔使用。其中科级干部1239名,处级干部132名,厅级干部14名(正厅6名);全省有50.6%的乡镇党政班子配备了女领导干部,比1994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第二,维权工作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省及部分市、县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全省召开了实施《妇女法》经验交流会,表彰和树立了一批贯彻实施《妇女法》的先进典型。第三,加快了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和福利设施的建设。许多市县新建和扩建了一批妇女儿童活动阵地或福利设施。其中大庆市妇联建成了较大规模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出版发行了百万字的《大庆妇女志》,齐齐哈尔市建成了儿童脑瘫治疗中心。
    二、围绕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继续开展“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活动。1995年,围绕省委积极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总体部署,省妇联重点抓了鹅、猪、鸡、棚菜、编织五个具有较强妇女特色的生产项目,每个市地妇联围绕本地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确定3~5个以妇女为主的专业生产项目,每县抓好1~2个项目,逐步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推进、系列化培训、实体化服务和产业化生产的工作目标。一年来,上述目标基本实现。例如齐齐哈尔市仅养鹅一项就实破了1000万只。绥化全区有69万妇女参加了妇联组织的“养殖兴家奔小康”活动,鹅和鸡的饲养量分别达到1000万只,猪的饲养量也达200万头。据统计,全省各级妇联共落实养猪600万头,养鹅3000万只,养鸡3500万只,加上棚菜、编织共创产值20亿元。同时,部分妇联创办起推动妇女专业化生产的龙头企业。黑河市妇联成立了巾帼绣品公司,引进了手工绒绣地毯生产工艺,解决了产品的销路,2228名妇女参加了地毯生产,其中下岗待业女职工和待业女青年占61.6%;望奎、明水、嫩江等市县妇联也都分别办起了加工厂、经销公司以及销售网点。在解决妇女专业化生产需要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1995年全省共举办各种类型的妇女技术培训班4.95万期,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共七大类40多种。同时,还为妇女的专业化生产提供了资金服务。一年中,全省各级妇联通过农行贷款、发展女职工支农储蓄等方式,共为妇女生产筹集资金4759万元。各地的“巾帼建功”活动针对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下岗待业女职工多的特点,突出抓了安置下岗待业女职工的工作。下发了安置下岗女职工的专门文件,佳木斯妇联实行了下岗女职工优惠卡,牡丹江市妇联为500名下岗女职工发放了特困经营证;七台河、伊春、鸡西、双鸭山、鹤岗等资源型城市妇联,协同有关部门为下岗女职工和职工家属兴办第三产业和大搞庭院经济提供了信息、技术、资金、减免税等多方面的服务。1995年,全省各级妇联先后安置下岗待业女职工11.6万人。
    三、各级妇联组织加强自身建设。1995年,省妇联召开了全省第八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妇联领导班子,制定了今后五年全省的妇女工作任务。基层妇女组织得到了调整和提高,对村妇代会进行了整顿。许多市地、县妇联实行干部聘任制,实行了双向选聘。(姜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