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1995年,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努力开拓进取,在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以“六个突破”为重点,加大了为开辟我省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支持服务力度。一是实施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坚持从优、从简、从宽、从快办理证照,放宽开办条件、放开经营范围、放活经营方式,为全省乡镇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全省新发展村办、乡办企业3651户。二是采取超常措施,推进了个体私营经济跨越式发展。截至1995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已突破百万户大关,达到101.3万户、196.7万人,注册资金94.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4%、78.5%、83.8%;私营企业发展到15075户、166805人,注册资金49.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7.2%、129.4%和155.4%。三是创造宽松条件,支持了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省及各地市工商局长带头深入企业,现场解决问题2850件,为340多户大中型企业开辟“第二战场”建分支机构1412个,帮助15000多户国有、集体企业实行了一企多制。四是继续放宽政策,促进了“三资”企业发展。各地简化程序,把难题解决在发照前,为外商来我省投资创造了便利条件。全省“三资”企业已达4388户,比上年增长16.5%。五是精心组织培育,加快了全省市场体系建立步伐。注重依靠社会力量,在市场培育发展上下功夫,在搞活、繁荣上花力气。全省集贸市场已达1899处,已登记的生产资料市场127处,生产要素市场32处。六是加强扶持引导,积极支持企业实施商标广告战略,各地积极宣传《商标法》、《广告法》及有关法规,加大广告市场培育力度,提高了我省产品商标注册率、市场占有率,增强了企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全省有效注册商标已达8500件;广告经营单位达1212户。
二、以四次专项治理为突破口,规范了市场交易行为,净化了经济发展环境。各地集中力量抓了元旦、春节、农资、饮料市场和假冒商标、违法广告的专项治理。全省共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375起、价值2518万元,捣毁各类黑加工点572处;查获假冒伪劣化肥20393吨,农药57.7吨,种子872吨,饮料117万瓶;查处假冒商标和商品侵权案件297起,违法广告案件115起;举办假冒伪劣商品展览17场次。加强监督管理,认真查处违法违章案件。全省共清理“三无”和查无下落企业19702户;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150起;查处掺杂使假、短尺少秤、骗买骗卖行为5494多件,打掉欺行霸市、哄抬物价“霸头”1100人次;查获走私贩私案件233起;受理消费者投诉1.8万起;确认无效和查处违法合同104份,仲裁合同纠纷36起,为当事人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13606万元。调控市场物价,抑制通货膨胀。各地从繁荣市场人手,联系专业村屯及加工基地2203处。在满足供应的同时,确定24个集贸市场为粮油主要品种价格行情通报点,用以研究市场价格动态走势。并在全省集贸市场实行明码标价,实行一品一签和价格板制度。对全省控制物价上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以“大讨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促进了全战线工作的改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战线上下积极开展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讨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就。一是有的放矢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二是认真进行了专项清理和整顿。从整顿机关作风、纠正行风、严密工作程序、强化服务等方面人手,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监督管理机制。三是进一步强化了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
四、以反腐倡廉和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提高了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素质。一是加强了廉政建设。1995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实行内部权力分解制约制度的规定》、《关于实行群众监督和评议制度的规定》、《关于实行干部岗位轮换制度的规定》、《关于实行办事公开制度的规定》,并被省纪委转发全省。全系统还先后制定出台了各类规章制度260件。全系统共查处各类违纪案件82起,结案72起,处理违法违纪人员89人。二是加强了培训工作。全省共培训干部1400人。同时,还开展了岗位轮换,实行竞争上岗,建立激励机制。全省轮换交流股所长以上干部1500名。三是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有124个地市县区局荣获文明单位及标兵称号,占总数的81.3%;920人被评为地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李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