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1995年是垦区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加快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关键一年。战胜了严重自然灾害和各种困难,农业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粮豆总产量突破100亿斤大关。
1995年,全垦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现价,下同)79.1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1.5%;实现农业总产值105.09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7.6%;实现粮豆总产量514.5万吨,总产比上年增长24.2%,单产比上年增长25.1%;实现畜牧业增加值6.25亿元,比上年增长72.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61,比上年增长11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达到25.4%,比上年增长120%;实现人均收入2348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上年增长11.5%。1995年是垦区“八五”期间经济发展最快的一年。
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主要是总局党委重点抓了八件大事:
(1)加快改革进程,加快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着手研究、设计,形成了加快垦区改革的总体方案,深化完善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体制的农业改革。全面推行“两自理四到户”,职工成为经营、投资、利益和风险的主体。工商运建服企业建立新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2) 加快调整结构,向优化结构要速度、要效益。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为方向,以扩大水稻、玉米等高产作物为重点,狠抓了种植结构的调整;建立中轴产业,大力发展“两牛一猪”,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第三产业,狠抓了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职工自营经济,狠抓所有制结构调整;以壮大龙头企业、发展企业集团为重点,狠抓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促进垦区经济素质和效益提高。
(3)加大工业“三改三达”力度。一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运行新机制。二是加快企业改组,推进存量资产的优化组合。三是加强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四是建设原料基地,提高工业达产率。五是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达标、达效率。
(4)实施“科教兴垦”战略,推进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一是把垦区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科研工作的重点,加大推广力度。二是优先发展教育,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基本形成了普及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网络。
(5)开辟经济发展的“第二战场”。通过采取放活政策,创造良好环境,抓扶持、抓典型、抓引导、抓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垦区非国有经济蓬勃发展,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方兴未艾之势。
(6) 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通过以资源引资金,以项目引客户,以存量引增量,垦区共开发“五荒”15万多亩,引进水稻户1.3万户,带来资金1.3亿元,承包水稻面积70万亩;合同利用外资3700多万美元。
(7)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全垦区1995年水利建设投资3.1亿元,是上年的2.2倍。新打机井1000多眼,更新大型农业机械650多台。农田基本建设达到了3~5年一遇抗洪标准;垦区内中小河流基本达到10年一遇防洪标准。
(8) 进一步理清和完善了垦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了“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垦区上下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党的建设,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加快改革发展提供了保证。(刘锡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