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一)产业规模实现跳跃式发展。“八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较好,产业规模实现跳跃发展,迈上快速发展的轨道。这五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38.4%。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3亿元,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排序由1994年的第23位升到第17位。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的份额由“七五”末的0.53%提高到1.2%。(二)“三改一加强工作取得实效。“八五”期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全省电子行业资源优化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电子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化。股份制企业开始建立,有的已经走上正常发展轨道。全行业形成了国有、“三资”、集体、乡镇、民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发展规模经济开始得到重视并强化,产值规模亿元以上企业已有3户。在“抓住大的,放活小的”方针指导下,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多方努力,全省81个工业企业中的亏损户已由1994年末的45个降为1995年末的34个。技术改造成果显著。“八五”期间技术改造计划总投资35378万元,到位资金30948万元,是“七五”期间总投入的2倍多。通过技术改造,一些企业已经或正在形成规模生产能力。(三)科技质量工作成效显著。“八五”期间,开发新产品72项,其中20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电子部、省的奖励。通讯产品、金融电子等产品不但填补省内空白而且达到了90年代国际水平。电子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在92%以上。一批企业分别建立了GB/T19000质量体系和军工质量保证体系。几年来,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开展活跃并取得实效。25个QC活动小组分别被国家、电子部、省授予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两户企业被省授予用户满意企业称号;浴箱、功率模块、可燃气体报警器、彩色电视机等一批产品荣获省用户满意产品称号。(四)对外合资合作取得实效。“八五”期间,在省委“南联北开”战略的指导下,全省电子行业利用优势,抓住机遇,广泛地招商引资。五年中实际利用外资1.15亿美元,兴办合资企业160余家。特别是引资嫁接改造和引进外资合作成功的两户企业,在行业发展上起到了很大作用。全省已有电视机、磁带、计算机外部设备、软硬盘磁头、录像机磁头、非晶硅太阳电池、条码印制器、半导体制冷器件等多种产品出口到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台湾、香港等国家与地区。“八五”期间,电子产品出口额平均增长70%。1995年电子产品出口额已实现11338.2万美元,为当年计划的227%,比上年实际增长245%。(五)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服务的能力有所提高。我省借助国家实施经济信息化的机遇,着手研制开发信息化所需产品,开始了电子信息产业模式框架的构筑与发展。五年间,累计投入1亿元,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90项,新增产值1.5亿元。开发“金卡”工程的应用产品lC卡及技术系统26项,组建了股份形式的先行金卡公司,建成了全国首家年产50万片能力的IC卡中试生产线。成功地开发了一批使用IC卡的电度表、门锁、加油系统等应用产品,为我省经济信息化的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使电子行业形成新的产品格局。(钟 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