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1995年,全省共生产黄金21万两,超额20%完成国家计划,比上年提高43%,完成交售量近20万两,比上年提高44%。其中,地方黄金企业完成黄金产量13.46万两,完成年计划的152%,比上年增长了78%,中直黄金企业完成黄金产量7.5万两,完成计划的88.7%,比上年增长了7%。完成计划较好的单位有,大兴安岭地区、鹤岗市、伊春市、佳木斯市、黑河市、牡丹江市等地市和农场总局黄金公司、乌拉嗄金矿、黑河金矿。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地方企业的经济效益比上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全省黄金系统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30万元,建成投产黄金生产项目6个,新增黄金生产能力为1.56万两/年。这一年,全省各黄金企业不断深化以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改革。乌拉嘎金矿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倒计成本的管理方法及黑河金矿的“模拟股份制”试点均取得较好效果。桦南金矿面对资源枯竭的困境,大胆推出“一矿两制”的经营举措,将5只采金船面向社会招标,实行委托经营,收到了产量效益双增加的良好效果。黑河采金船工程公司等企业,面对困境,划小核算单位,化整为零,分兵突围,分块搞活,亦取得不少新鲜经验。
在改变传统的建矿模式、探索新的办矿方式上,黑龙江省黄金行业迈出了很大步伐。组建了桦南新立金矿、东宁鑫城金矿、黑河富强金矿、七台河七龙金矿、老柞山金矿铜回收生产项目等一批联营矿山和企业。这些联营企业的创建,将为我省黄金工业如何建立新体制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现代黄金企业制度等诸多方面,探索出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1995年,全省岩金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已由1990年的12.9%上升到34.1%。老柞山、虎林县、东宁县、嘉荫县等一批低品位岩金矿的堆浸试验,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正逐步走向成熟。岩金生产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全省黄金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不仅提高了全省黄金产量,也大大提高了黄金企业的经济效益,使我省黄金生产步入良性循环。与此同时,针对部分企业现有资源日趋减少,富余人员日渐增多的问题,省黄金管理局及时提出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方针。各级黄金管理部门和企业充分发挥各自的有利条件,在确保主业的同时,积极投资三产开发,将黄金企业由资源型企业向生产经营型企业转化,由靠矿吃饭转为靠人吃饭。嫩江县黄金公司创办了油脂加工业、种植业、养殖业、汽车运输业等11个经济实体,仅三产一项,年创利税300多万元;乌拉嘎金矿在资源和生产形势较好的情况下,未雨绸缪,开办了磁化肥厂、木筷子厂、堆浸厂、裕通公司等企业。第三产业的建立,促进了黄金生产企业的人员分流,缓解了企业的压力。(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