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亟应保护
地质学家们把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但是这座博物馆正遭受着严重的人为破坏。
260年前,两座年轻的火山—老黑山、火烧山相继在五大连池地区喷发,熔岩侵入白河,在这一段河道上形成了五个串在一起的湖泊,即五大连池。大自然的造化为我们留下了一种独特的火山地貌景观:一边是碧波荡漾的湖水,一边是布满黑色岩渣的“石海”。然而,这景观现在已显出残破的迹象。
堪称“国宝”的喷气锥遭到人为破坏,令人感到痛心。喷气锥,是一种奇特罕见的火山地质现象,我国仅发现了五大连池火山群和内蒙古达里火山群这两处。达里火山群的喷气锥因形成年代久远,已被风化,而五大连池的喷气锥却因保护不力而遭破坏。喷气锥由层层熔岩垒叠而成,锥体上细下粗,体内空心,顶部有孔,一般高2到4米,底径2到5米。在五大连池800多平方公里的火山地貌带中,共有五群喷气锥,数量达到几百个。远看就如一片黑色玉柱,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但现在有两群喷气锥已被全部破坏,找不到完整的个体。或被铲掉锥顶,或被砸成几块的喷气锥立在火山翻花石中,就像一座座坍塌的宝塔。据黑龙江省地矿局的同志介绍,这些采掉的锥石大部分被拿去做了建筑材料,有的甚至做了铺路石。
为了保护这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地质瑰宝,1980年黑龙江省将五大连池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并成立了五大连池管理局以进行专门管理。1983年,这里又设立了五大连池市。但由于五大连池市政府管辖的面积只有640平方公里,仅包括整个自然保护区1060平方公里面积的一部分,这给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过去的两年里,邻近的外县居民就先后破坏了总面积达1平方公里的火山烁。另外,五大连池地区内独立单位甚多,各成体系,自行一套,对资源的保护也极为不利。在1983年之前,老黑山南麓的火山烁曾被大量开采出卖。五大连池市政府成立后,虽然尽力制止,但有许多单位无视保护区的禁令,仍组织人力开采。如今,老黑山南麓的火山烁已被开采殆尽,原来大片黑黝黝的火山砂滩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
近些年来,来五大连池旅游的人剧增,但滞后的管理却难以起到保护这一具有极高科学价值的风景名胜的作用。老黑山、火烧山火山锥体由疏松的火山碎屑组成,由于游人的踩踏,碎石滑落,火山口内出现了严重的坍塌。因火山爆发而形成的碳酸矿泉水和矿泥使五大连池同时也成为一个疗养胜地。从1973年起,随着疗养事业的发展,来五大连池疗养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整个地区已建起了大大小小30多座疗养院。由于缺少科学规划,如厕所不封闭,没有下水设备,污水污物随处排放,已使这里的地下水和矿泉水受到严重污染。
五大连池,这座保存着我国最齐全、最典型、最集中的火山地质现象和景观的博物馆,为我国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许多地质、地理、医学方面的学者专家专程来此考察。这里已被列为第30届世界地质大会的科学考察路线。(翟 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