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1995年是“八五”的最后一年,回顾“八五”我省的交通工作,是取得重要成就、快速发展、显著变化的5年。
一、“OK”型主骨架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5年来,全省总共筹措资金55.8亿元,共完成公路重点工程项目12项,建成6条高等级公路1024.6公里,是“七五”的5.3倍;重点改造了22个市县的过境路和10座公铁立交桥;新增公路桥梁250座、13487延长米,是“七五”的1.3倍;全省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由“七五”期末的2.2%提高到了4.5%。1995年完成了哈绥公路除横道至牡丹江段之外全线达400公里、哈黑公路克东至北安段、齐齐哈尔嫩江大桥的建设任务。特别是亚布力滑雪场公路的建成,为亚冬会的召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扩大了交通在全省的影响。
二、公路网化建设开创了可喜局面。全省地方道路路面里程比1987年增加2倍。仅1995年网化项目投资总规模就达9.5亿元,当年改造和新装高级路面完工量达250公里,是1991年底到1994年3年面上公路建设的总和。与此同时,公路养护质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5年来,全省共投入48846万个工日、15323万立方米砂石料、47287万元人民币,使全省好路率和综合值已分别达到了46%和60.7,有效地保证了公路的畅通。
三、道路运输实力和在综合运输中的比重迅速增加。全省汽车保有量比“七五”末增长了27%。其中:长途客车、出租车、营运货车分别比“七五”末增长38%、60%和18%;道路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分别比“七五”末提高104%和110%;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提高108%和110%;客、货运量所占的社会综合运输总量现在已达到59.7%和55.5%,货运大吨位车已达到了5600辆,长途客运高中档车已达到了1388辆;出租高档车已达2350辆;集装箱车、零担车、危险品、大型物件、快件、冷藏保鲜等专项和特种车也都在迅速发展,三资、个体、合营、私营运输企业在发展中走向联营化、集团化。已建成乡以上客运站364处,县以上货运站93处。1995年成立了全省客运站务集团,使哈尔滨联结各地市中心城市的主枢纽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
四、交通规费征收、引进外资和社会集资取得了显著成绩。养路费平均每年多征收5861万元;过路过桥费每年平均多征收2200万元;运管费平均每年多征收1000万元。自1992年以来先后引进21亿日元和7440万美元,用于“OK”型主骨架建设;全社会共筹资9.6亿元人民币用于公路网化建设;5年共争取交通部补贴121942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公路建设。
五、科技教育结出丰硕成果。5年来,用于教育投资总计2亿元。经扩建的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当年招生量已达1000余名,该校还实行了研修、教学、考察的国际交流,以提高教学质量,现在该校有道桥专业、工程机械、汽车运用工程3个专业被确定为国家教学改革重点专业,学校被推荐为参加遴选国家规范性专科学校。充分发挥干校、地市职工培训中心和职工中专学校的作用,形成了岗位培训、成人学历教育、工人技术培训、继续教育、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和普通高、中等教育并进的多层次、多形式培养人才的教育格局。“八五”期间,省厅被评为全国交通教育先进单位。全省科技队伍已达18650人,其中高职690人,“八五”末专门人才拥有量已占职工队伍的14%,形成了以省交通科研所为中心,联结各地、市县区的交通科研体系和网络。5年来,共有49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省部级以上奖12项,厅奖37项。省厅被评为全国交通系统科技进步先进单位,省交通科研所还进入全国先进科研院所行列,被省批准为第二批省级综合改革示范科研所。全省的工程设计、工程定额、质量监督,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增加高新科技应用的含量,都创造了历史的最好水平。
六、精神文明建设步上了新台阶。1988年省厅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990年省厅被省委、省政府晋升为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标兵,全省交通系统被命名为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系统。5年来,共建成文明单位663个,使建成总数达到950个,占应建单位总数的71%,涌现出全国交通系统劳模12名,全国劳模和全国先进工作者2名。1995年经过复查,省厅和全省交通系统继续保持了全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标兵和先进系统称号。
交通公安在公路治安综合治理中,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省交通厅连续多年被省政府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罗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