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 况

1995年,哈尔滨铁路局各项工作取得巨大成就。
    1.运输生产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旅客发送量达到12900万人,比计划超运200万人;货物发送量达到15750万吨,比计划超运400万吨;换算周转量完成1062亿吨公里,超计划27亿吨公里。各项主要运输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2.安全基础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995年,全局以围歼客车事故为重点,以安全标准线建设为载体,狠抓干部作风、职工“两纪”、班组建设、规章制度以及铁路运输治安的综合治理,全力推进五项安全基础建设。使哈局安全基础进一步强化,运输安全开始进入有序可控、基本稳定的轨道。到年底,实现安全生产574天。
    3.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大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大了剥离分流力度,工程部门初步打开社会市场,大修顺利地并入运营,物资、设计和后勤等部门逐步与主业剥离。运输主业走向市场,货运计划改革、协议运输、票务中心、优质优价列车、自备车统管、地铁联营等改革大部分进入实施阶段,成效显著。开拓实业,发展经贸,多元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以房改和劳动保险制度为重点的配套改革顺利推进。
    4.经营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不断改进和完善收入清算办法,促进了增收节支的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的形成;改革成本计划编制和考核办法,推行成本目标责任制,调整成本结构,强化成本控制;加强资金管理,改革资金缴拨办法,提高资金运用效率,1995年清理陈欠8000万元,杜绝了新欠;优化用工结构,职工总量控制在部定标准之内,1995年职工人数比1990年减少3000人;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做到了增产增收。全局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1995年运输全员劳动生产率完成50.2万换算吨公里,比“七五”末增长7.3%;运输收入完成53.7亿元,超计划1.5亿元,实现了增产减人的目标。
    5.综合运输能力不断完善配套。1994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8800万元,更新改造62576万元,大修97852万元。16项重点工程完成15项。其中滨洲线的四个区间和嫩江大桥提前投产,完成了佳木斯客车库、七台河货车库、海拉尔客车整备土建工程,齐齐哈尔东风型机车架修库投产使用,龙门大厦、哈铁体育训练馆等工程交付使用。完成线路大修400公里,哈尔滨通信枢纽实现了程控数字交换,并与市内电话并网,通信设备跨人数字程控新技术领域。
    6.“三经”事业发展壮大。1995年,全局多经新建了一批经济实体,稳定了商贸,扩大了旅游事业。全年销售额达18.2亿元,实现利润2.5亿元。外经获得现汇贸易权,与俄罗斯、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以及香港等地区进行了现汇贸易,贸易额完成1.1亿元,实现利润2400万元人民币。集体经济立足于发展生产,增大安置能力,超额完成各项指标。
    7.科学技术取得新成果。全面落实了“科技兴局”发展战略,研制、推广应用了二代红外线轴温监测设备、列车运行监控记录仪、通用机车信号、微机计轴器等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安全保障技术设备。全局20%的车站、60%以上的货票采用计算机作业。共创国家、铁道部、路局各类科技成果67项,其中,获部奖5项,局奖17项,技术专利12项,4项成果获部技术进步奖。
    8.教育事业成效显著。教育事业主动适应和服务运输生产,为全局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成人教育共培养大专毕业生386人,中专369人,普通中专565人,技工学校1076人。完成规范化岗位职工培训12308人,适应性职工岗位培训279976人,超额完成了职工培训计划。1995年新建、改建校舍29所,中小学二部率由1990年的9.6%下降到1995年的1.8%。
    9.职工生活明显改善。职工收入有较大提高。1995年底,全局职工收入提高24.2%。离退休老同志收入也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职工的住房条件有很大改善,1995年建成住宅12000户。“三线”建设成果显著。42个生活基地不断完成,小食堂、小浴池及文化体育设施基本配套。1995年为齐、哈中心医院购置大型医疗器械CT和心血管照影仪,完成了哈老干部病房、康复中心,新建、扩建医院6处。医疗水平和技术装备接近全路同类医院水平。体育培训中心、江上俱乐部、龙门大厦等新建、改建服务设备投入使用。
    10.精神文明建设结出丰硕成果。1995年,哈尔滨站被评为全国职业道德十佳单位,朱莲香被评为全国十大标杆之一;1994、1995年消灭了严重路风事件。路局连续三年保持全省文明单位建设先进系统标兵称号。(喻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