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额完成“八五”通信发展目标
1995年是“八五”计划最后一年。5年来,全省邮电部门全面超额完成了“八五”邮电各项发展目标,全省主要通信能力、业务收入到1993年实现翻三番,到1995年翻四番,成为我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社会基础产业。
邮电通信能力大幅度增强。“八五”期间,全省开展了大规模的长途干线建设和电话交换网技术改造,加快新业务网和支撑网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逐年提高,由1991年的6.3亿元增至1995年的43.5亿,全省固定资产原值累计达到120亿元,比1990年增长9.1倍。5年内,全省新建数字微波传输干线6400公里,光缆传输干线1.5万公里,数字化传输线路通达县以上城市和70%的乡镇,长途电路达到5.5万路,比1990年增长10.9倍。市话交换机5年新增224万门,总容量达到234万门,比1990年增长21.8倍。乡镇电话交换机增长3.3倍。长途交换机增长65倍。全省城乡服务网点达到1976处,比1990年增长23.7%。经过“八五”期间的努力,全省已彻底改变了通信能力不足,通信质量低劣,业务功能单一的落后局面。
通信网技术层次显著提高。“八五”期间,全网能力不仅有量的增长,而且产生质的飞跃。1994年,全省实现了骨干网传输数字化和交换程控化,标志着全省通信基础网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此基础上,对我省现有汇接辐射式的长话网进行了重大调整,建成9个以地市为中心的扩大的本地电话网,实现了城乡电话等7位拨号,彻底改变了我省过去长途传输以明线为主,交换以机电制为主的落后面貌,形成了空中有卫星、地面有微波、地下有光缆,有线与无线互补、数字与模拟兼容的大容量、高速率的立体化通信物理网。电信新业务网发展尤为迅速,移动通信网、无线寻呼网、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都已覆盖或联接到县以上城市和部分乡镇,会议电视网和数字移动电话已联接到地市及部分县。
邮电业务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效益同步提高。“八五”时期,邮电部门改革内部体制,强化经营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邮电业务,较好地满足了社会需要,又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1995年,全省邮电业务总量达到27亿元,比1990年增长5.6倍。5年内,市话户数增长4.8倍,总户数达到142万部,无线寻呼增长34倍,总户数达到56.4万部,邮政储蓄余额增长9.8倍。全省邮电业务收入27.2亿元,比1990年增长5.3倍,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5万元,比1990年增长4倍。
通信行业宏观管理得到加强。1995年,省邮电局在推进公用网发展的同时,根据国务院规定,认真贯彻《黑龙江省保护和发展邮电通信条例》,从建立完整、统一、先进的综合通信网,避免重复建设目的出发,认真履行政府职能,加强通信行业管理,取得了很大成效。年内,全省有35万门专用网交换机联入公用网。其中包括大庆油田、哈尔滨铁路局,以及部分农垦、林业、煤炭企业专用通信网。对国家放开经营的电信业务,加强了市场整顿,一些规模小、通信质量差、经营不善的单位被兼并,减少了国家通信资源的浪费,维护了用户权益。(孙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