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 况

一、1995年,全省金融系统为抑制通胀,加快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全年全省金融持续平稳运行。1.存款增势强劲。截至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555亿元,比年初增加1378亿元,其中全省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091亿元,当年净增300亿元,占全部存款增加额的79.4%。各家银行全面超额完成存款任务。全省金融机构备付率为10.55%,国家银行备付率为10.3%。2.贷款持续增加。到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1776亿元,比年初增加269亿元,增长17.9%。国家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为1620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91%,比年初增加240亿元。3.货币投放大幅度减少。1995年全省净投放货币109亿元,比计划少投21亿元,比上年少投49亿元。哈尔滨市全年净回笼货币115亿元,比上年多回笼50亿元,有力地保证了全省净投放额下降。4.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全年结售汇总额21亿美元,结汇收入11亿美元,增长58.6%;售汇支出9亿美元,增长43.5%。全年结汇大于售汇2.4亿美元。贸易收支分别占结售汇的83.3%和82.7%。5.保险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全省保险公司系统全年完成保费收入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赔付率下降15.6个百分点。险种结构得到优化,赔付比较及时,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全省金融部门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现了调控目标。全年货币投放明显减少;物价控制目标顺利实现,零售物价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信贷控制在规模以内。1.各家银行大力组织存款,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把省委确定的发展重点作为信贷投放重点。加大对农业生产和开发资金的投入,较好地完成了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任务。支持工业结构的调整,对有市场、有效益的工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流动资金重点需要积极予以安排。支持对外开放和内外贸易的发展。支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特别是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建设。在支持“第二战场”上做出了很大努力,信贷向集体、乡镇和私营、“三资”等企业实行倾斜。科技开发和第三产业贷款也有增加。2.农业银行各项贷款增加39.9亿元,其中农业贷款增加7.66亿元,是全国投放最多的省份之一。工商银行各项贷款增加61.95亿元,增长10.8%。其中工业贷款增加32亿元,增长8.4%;技改贷款增加5.6亿元,增长7.6%。中国银行积极利用国际商业借款、贴息贷款等多种渠道的资金,人民币贷款增加15.2亿元,增长14.1%,外汇贷款增加2.1亿美元,增长21.6%,在支持外贸企业发展的同时,支持了一批骨干项目的建设。建设银行对83个重点项目资金全部到位。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中有8亿多元用于重点项目和支柱产业。私营和个体工商企业贷款增长51.7%,“三资”企业贷款增加14.5亿元,增长73.5%。科技开发贷款也比上年增多
    三、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人民银行转换职能,在发挥中央银行职能作用方面积极进行探索,加大了金融监管、调研监测等工作力度。各家银行认真贯彻全国银行经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把改革和管理结合起来,在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健全内部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和干部聘用制上大胆改革,强化了风险防范、激励、自我约束机制。1995年,全省金融机构又有发展,投资银行哈尔滨分行挂牌营业,哈尔滨市城市合作银行组建工作也已开始。金融对外开放有了可喜进展,香港集友银行代表处正式建立。金融市场逐步完善,资金拆借市场从省外净拆入资金7亿元。运用新的金融工具和电子化建设方面也有长足进展。交通银行和光大银行强化管理,拓展业务,提高效益,均超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指标。
    四、加强金融监管,整顿金融秩序。各家各级银行认真学习和宣传“五法一决定”。一些金融机构组织职工上街宣传,反响较大。人民银行开展了清资金、清帐户、清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四项清理工作,对于全省金融秩序的进一步好转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清理,工、农、中、建四行资金来源与运用中的问题已经大体摸清,机构管理和帐户管理得到加强。在人民银行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各家银行在自我约束、依法经营方面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郝永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