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 况

1995年,省工商银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强化经营,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的过程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存款增长创历史最高水平,贷款控制在信贷规模之内,超负荷经营的状况得到改善。1995年,全行各项存款余额574亿元,比年初增加110亿元,增长23,7%,储蓄存款余额占全国第10位。对公存款余额141亿元,纯增17.5亿元,月份平均余额为139.1亿元,比上年多增21.7亿元,增长18.5%。各项贷款余额638亿元,比年初增加62亿元,贷款重点支持了有效益不亏损、有市场不积压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发展第二战场,为支持全省国民经济走出低谷,加快发展做了贡献。通过广揽存款,精投贷款,使全行连续两年实现存大于贷,超负荷经营的状况有所改善。1995年,存大于贷48亿元,在按计划完成了归还总行临时借款11.5亿元、购买债券7.2亿元的基础上,超占汇差比年初下降8000万元。
    二、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1995年是全行改革力度较强的一年,省行进行了机构改革,实行了干部轮换,县支行普遍实行了领导干部聘任制,一般干部聘用制,各级行处全面实行了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建立了完成任务好坏和个人活工资、奖金紧密挂钩的分配机制。继续推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贷款风险度管理,各级行层层落实经营目标,有效地推动了各项业务的发展。 三、开拓新业务领域取得新进展。1995年,全国联行和省辖联行电子汇兑系统正式开通运转,全行计算机网点覆盖率达到65.6%,比上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牡丹江、鸡西、大兴安岭、勃利等市县行相继实现了市区内的储蓄通存通兑。全行牡丹卡发卡量达到21.4万张,交易额123亿元,卡均存款额和交易额均居全国上游,卡均透支额在全国是较低的。全省已有9个分支行取得了外汇业务经营权,新增加7个代理营业网点,国际结算量增长了1倍多。房地产信贷业务开展良好,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8亿元和11亿元,同业占比均在50%以上。此外,全行还与铁路、邮电等行业共同建立了行业内部资金调度系统,加快了结算速度,扩大了存款来源。
    四、进一步完善了信贷管理制度,为降低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做了不懈的努力。1995年,全省各级行处普遍实行了审贷分离,成立了贷款审批委员会,建立了大额疑难贷款报批制度,清收风险贷款责任制、贷款签批人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了贷款抵押担保制度,一些市地行建立了信贷部,实行了信贷集中,有效控制了低效、无效贷款的投放,全年清收风险贷款30多亿元,清收贷款利息18亿元,全面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核销呆帐贷款2.5亿元,新办补办抵押担保贷款67亿元,运用贷款和法律手段纠正企业逃债废债14亿元,全年共依法起诉涉及贷款的经济纠纷案件409起,胜诉267件,3.3亿元。省行还与省法院联合成立了龙法拍卖行,在全省范围内调剂处理抵贷财产,通过以上措施,减少了贷款的风险,保全了信贷资产。
    1995年,全省工商银行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亏损严重。1995年,全行帐面亏损12.8亿元(不含哈尔滨市),剔除保值贴息多支付的3.8亿元,实际亏损9亿元,比年计划超亏4亿元,超亏额居全国第3位,此外表内垫息还比年初增加11.5亿元。二是信贷三项不良资产占比居高不下。到年末,全行三项不良贷款余额达到294亿元,占贷款总额的46%。虽然比上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但仍没有完成年初确定的下降4~5个百分点的任务。企业欠息已高达60亿元,信贷资产质量不高,企业大量欠息,是造成全行经营亏损的主要原因。三是经营粗放问题仍很严重。四是经济案件增多。全年共发生经济案件20起,金额351万元,暴露出工作中的漏洞还很多。这些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飞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