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办工业
1995年,粮食部门投资1.2亿元,用于粮办工业技术设备更新改造,采取“创优质、争名牌、上效益”的新举措,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在牡丹江、大庆、密山、海伦四个浸油厂进行了色拉油技术改造,使全省色拉油年产量由590吨增加到3100吨;在五常、庆安、大庆、哈尔滨等米厂开发生产免洗米、精洁米、绿色无公害大米等高精优产品;在大庆、牡丹江等粉厂开发生产了面条、面包、饺子、馒头等专用粉和自发粉,优质品产量达2.3万吨;全省普遍开展了精制玉米面、大小碴子和玉米胚芽油的生产,使玉米初级精制品比重达到50%;食品加工以中温中速挂面为主,带动了多品种、多层次需求的熟食品生产;饲料加工现有92家配合饲料厂,其中大型厂有10家,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美国、瑞士、意大利、英国饲料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216万吨,占全省饲料加工能力的50%。
通过实施加工增值和新产品开发战略,全省粮办工业高精优产品比例提高,市场占有量扩大,增值增效的能力增强。高档次、精深加工优质品产量达18.5万吨,年新增产值1亿元。1995年,全省粮食、饲料加工量达420万吨,实现现价产值82.4亿元,利税2.7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71.2%、82.7%。利税比历史上最好的1991年还高出11.4个百分点,创黑龙江粮办工业史上最好的成绩。(陈殿才 闫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