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1)全省农村市场购销两旺。商品购进总值86.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4.2%,商品销售总值9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生活资料供应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农业生产资料供应18.3亿元,比上年增长40.6%。(2)农资商品供应和技术服务好于往年。筹集下摆化肥225万标吨,比上年增加45万标吨,供应量占社会资源总量的80%以上。供应农药6181吨,农膜6568吨,满足了需要。恢复、新建庄稼医院203个,抓化肥、农药等新品种试验点128个,试验、示范推广项目24个,参与测土配方施肥2300万亩。(3)农副产品收购略有下降。全年收购总值11.6亿元,比上年下降4.2%。其中粮食53.5万吨、蜂蜜3162吨,绵羊毛2699吨,山野菜573吨,木耳684吨,白瓜籽3071吨,牛皮51700张,绵羊皮54400张,家禽21万只。(4)社办工业出现了大发展势头。全省社办工业企业已达284个,其中1995年新上75个,初步形成大豆加工、饲料加工、畜禽加工、山产品加工、复合肥加工、废钢铁加工六大类20多个龙头企业。全年工业产值3.8亿元,比上年增长50%。(5)“五荒”开发取得进展。各地抓住拍卖“五荒”的机遇,因地制宜发展了养猪、养羊、养牛、养鸡、养鹅、养鱼及种田、种树生产等。全省供销社系统开发荒山、荒地2300垧,养猪6000多头,养牛2000多头,养鸡、鹅30多万只,养鱼3000多万尾,植树67万株。(6)积极慎重地调整推行责任制中的失误。中央《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除少数‘边、小、微、亏’专销生活资料和从事饮食、服务业的门店外,一律不搞‘社有民营’或‘社有个营”。我省推行的“租壳卖瓤”,实际是“社有个营”,推行面已达73.4%。事实证明,基层社推行“租壳卖瓤”,丢掉了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削弱了为农服务及联合社的基础,不利于供销社整体作用发挥和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调整“租壳卖瓤”态度要坚决,步骤要稳妥,区别情况,逐步到位,不搞一刀切的指导方针和具体调整办法。年末,全省基层社农资商店已全部调回来,农副产品采购部绝大多数已调回来,加上调回的供销部,全省“租壳卖瓤”网点已调回870个,占“租壳”15%,没有造成任何损失。(7)创办并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对市、县公司、基层社闲置大院、仓库进行改造,改建成各类专业、集贸市场,对社会开放,供销社既管理又参与经营。全省供销社创办市场总数263处,其中,初级集贸、生活资料市场130处,规模较大,设施完备,服务规范、经营放开市场133处。(8)扭亏工作有进展,但步履仍很艰难。全年盈亏相抵净亏15255万元,比上年增亏3090万元,剔除新的增支因素5527万元,比上年减亏5527万元。亏损单位796个,比上年减少47个。(高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