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研究
主要学术活动
3月6日,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著名语言学家菅野裕臣教授与其学生梅野阳子来到哈尔滨市同省满—通古斯语学会进行学术交流。10月11~13日,省语言学会召开了“第九届学术年会”,有80多名语言工作者参加,收到学术论文34篇。(穆文荣)
主要学术成果
(1)在语言学方面,戴昭铭著的《文化语言学导论》由语文出版社出版。该书阐述了文化语言学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文化现象,文化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论述了文化语言学的性质、方法、学术渊源和发展过程。戴昭铭的另一部专著《规范语言学探索》,提出了一种动态的语言规范理论,认为语言规范化是对语言变化的评价和抉择,并提出了约定俗成和语言控制相统一的方法论。孙桂芬的《应用语体本质特征辨析》,(刊于《上海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阐述了应用语体的本质特征,即语言的不确定性。詹人凤的《<红楼梦>中宾语“动十趋1十趋2”中的位置》,刊于《中国语文学报》1995年第6期;《也谈词义感情色彩的偏趋》,刊于《汉语学习》1995年第3期,是两篇很有学术价值的论文。(2)在文学方面,傅道彬著的《晚唐钟声》由东方出版社出版,该著选取黄昏、月亮、森林、雨、门、钟声、兴象、石头等古典意象,分析了古典诗歌的艺术形式,探讨了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的联系。他的论文《烛光灯影里的中国诗》刊于《文艺研究》,《新华文摘》1995年第9期全文转载。陶尔夫的论文《论姜白石词:音乐与歌词》,刊于《文学评论》1995年第6期,首次提出姜夔在他的白石词中成功地运用了乐曲创作的艺术思维与艺术技巧,做到了“词中有乐,乐中有词”。张锦池对《红楼梦》的研究,周蒙对《诗经》的研究,都取得了新的成果。张锦池的《曹雪芹生年考论》,刊于《红楼梦学刊》1995年第1期;周蒙的《诗经民俗文化论》是我省的科研课题,1995年已完成系列论文中的三篇。1995年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或出版的成果仅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22项,黑龙江大学中文系18项。这些研究成果反映了全省在语言文学研究上的新水平。(穆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