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1995年,全省基础教育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强化政府行为,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省现有小学16163所,招生63.95万人,比上年减少4.72万人,在校生372.93万人,比上年减少3.59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86%,比上年提高0.37个百分点,巩固率达到99.08%,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全省有普通初中2206所,招生58.48万人,比上年增加7.27万人,在校生153.88万人,比上年增加9.61万人,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86%,巩固率达到96.84%,比上年提高0.94个百分点,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44.07%,比上年减少1.57个百分点。全省有普通高中475所,在校生25.24万人,比上年增加1.07万人,巩固率达到96.11%,比上年提高0.61个百分点。特殊教育长足发展,三残儿童少年综合入学率达到98.4%,基本普及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有较大发展,全省有幼儿园、学前班3918所,其中民办幼儿园2125所,在园幼儿65.17万人,比上年增加1.36万人。中小学教师队伍得到充实提高,全省普通中学(包括初、高中)教师12.93万人,小学教师21.49万人,幼儿教师2.89万人。教师学历达标率进一步提高,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55.9%,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67.2%,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91.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小学教师中,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6.9%。教师总数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高中达到93.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初中达到83.0%,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小学达到84.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中教高级、一级教师比重,高中和初中分别达到53.5%和28.7%,小学中教高级,小教高级达到22.8%,比上年分别提高5.3,3.5,2.5个百分点。1995年,全省教育经费达21.6亿元,高于同期财政支出比例。全省“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圆满完成,危房率下降到1%以下,砖瓦化结构达到95%以上,有65%的中小学达到了规范化学校标准。
“两基”工作扎实推进。1995年,对第二批申报“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的26个县(市、区)企业管局进行了评估验收,全部达到国家和省“两基”工作指标。被验收地区的人口为607.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6.6%,加上首批验收的地区,全省已有53个县(市、区、企)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地区人口1270万人,占全省人口34.4%,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30%的工作目标。使全省“两基”验收工作在全国的位次由第8位升至第7位。 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提高中小学综合办学水平。1995年,评出示范初中8所,标准小学119所,使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的中小学占同类学校总数的3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小学基本合格以上学校达10500所;初中基本合格以上学校达1400多所。全省评出第二批“双全”先进学校118所,小学、初中毕业生合格率分别达到96%和88%以上,基础教育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强化依法治教,严格控制中小学生流失。到1995年底,全省初中生流失率降到3.16%;小学生流失率降到1%以下,分别达到和超过了国家教委规定的要求。
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针对“普九”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村师资短缺、学历低、能力低等问题,1995年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由3所师范本科院校、8所师范专科学校、28所中等师范学校组成的师资培养体系和由18所教育学院、128所教师进修学校组成的师资培训体系。通过“两个”体系的运作,以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充实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加快了教师学历达标步伐。
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全省中小学大多实行了“四制一包”管理体制。即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教师聘用制、结构工资制和经费包干。广泛开展了国家教委推广的关于人口教育和青春期教育的P19和P53项目实验;小学的“注提”实验和“三算教学”实验继续在全国推广。中小学勤工俭学创历史最好水平,全省开展勤工俭学的学校达18345所,占中小学总数的96%,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有400余万中小学生参加了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全年勤工俭学(含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实现产值16.3亿元,总收益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和26%。(毕德来 袁绵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