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冈县
县委书记:吴绍鹏 1944年生,中专学历,中共党员,1962年参加工作,1994年12月任现职。
县 长:朱 胤 1954年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71年参加工作,1994年12月任现职。
县人大主任:白守贤
副县长:高云友 于海山 于占河 邓沛贤
李德顺 王 志 赵桂英 宋子学
县政协主席:司广才
【概 况】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74016万元,比上年增长29.8%;县级财政收入实现5407.6万元,比上年增长35.2%;农村人均收入达到1856.2元,比上年增加558.2元。
农业
在战胜了低温、春涝、伏旱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努力增加农业投入,推广适用技术等措施,粮食总产量达到11.8亿斤,比上年增加1.8亿斤;畜牧业突出发展牛、猪、羊三大品种,重点推广和应用肉牛集中育肥和生猪直线育肥技术,在全县大兴畜牧场,大搞专业村屯,大建养畜一条街,大抓“母本工程”建设。全县共建养殖小区32个,乡村牧场218个,养畜一条街109条,养殖专业屯50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8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
工业
在深化企业改革上,通过采取委托企业法人和自然人两种方式,先后使溶剂厂、农房公司、沥青厂、农机三厂等8户危困关停企业启动生产,重现生机和活力。糖厂下放给县管后,采取外卸债务,内卸包袱,新企新制,企业附属部门分立等办法,使事关全局的大企业得以重新启动,并于11月18日正式开机恢复生产。在新产品开发上,共开发出低度啤酒、冷压轻体门、微型汽车机油滤清器、乳酸杯装饮料、中老年奶粉等8种新产,品投放市场,受到欢迎。县属工业总产值实现24827万元,比上年增长22.8%。乡镇企业也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以织布、制鞋、造纸、建材、葵花仁制品、亚麻制品、马铃薯制品、畜牧业加工、粮油生产加工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已经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支柱和强项。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70741万元,比上年增长18.5%。
科教文卫
深入贯彻“科教兴县”战略,争创全国科技先进县活动,已通过省级验收。教育工作,高中会考通过率达到96%,跻身全省十个先进市县行列,高考在全区名列前茅,共录取437人,升学率达45%。文化扶贫工作被评为国家级先进单位。农村有线广播通播率已恢复到75%,8个乡镇安上了调频广播电台,县城有线电视入户已达3500户。体育工作被评为省级冰雪活动先进县。
城建通讯
共投资1180万元,先后完成中央大街及哈黑路北段的改造工程,铺设地下排水管线2000延长米,自来水入户率达96%以上。新建居民住宅楼18312平方米。邮电通信事业跨入现代化发展阶段,无线电话和寻呼系统都与全省联网,又有14个乡镇开通程控电话,铺设光缆230公里,城乡居民住宅电话已达6000余部。
【东、西、中发展战略】 按照区域特色,规模推进,优质高效的发展方向,调整了产业布局,确定并实施了“东部主攻粮渔果,西部大上牧经菜,中部开发沿路黄金带”的发展战略。1995年,东部5个乡镇粮豆平均单产比西部高80公斤,总产3.3亿公斤;西部9个乡镇黄牛饲养量达5.7万头,奶牛饲养量达2.16万头,分别占全县总饲养量的57%和98.2%,瓜菜种植面积占全县瓜菜面积的60%以上;中部沿哈黑公路的4个乡镇都围路建起了加工业、养殖业、瓜菜生产和个体私营经济小区50多个,“黄金带”开发初见成效。
【开放开发】 为进一步加快开发开放步伐,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招商引资放开搞活的十条规定》,极大地激发了县内外、省内外、国内外有识之士投资开发、兴办企业的热情。共引进技术能人25人,引进开发资金和技术改造资金近3000万元,引资办厂12家。青冈镇和永丰镇分别同韩国和美国的集团公司达成联营办厂的协议。同时,加大异地开发的力度,共有114户374人到三江平原等地承包土地搞种植业或养殖业,承包面积达2.8万亩。
【农民积极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1995年初,青冈县把农村养老保险作为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突破口来抓。通过宣传、培训、试点等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工作,广大农民改变了传统家庭养老的观念和习惯,认识到了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民老有所养的重要意义。这样,青冈县农民纷纷参加养老保险,出现了养老保险热。到1995年7月,全县已有3.5万人参加养老保险,投保额达105万元。(青冈县政府办公室 冯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