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96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实施省委确定的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和建设农业强省的战略决策,以积极推进“两个转变”为中心,以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持续 增长为重点,以确保“九五”计划开好局、起好步为目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团结一心,努力奋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加快发展。经济结构有所调整,通 货膨胀得到明显抑制,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40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1%、11.O%和8.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9.3%、53.4%、27.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4.3%、52.2%和23.5%。非国有经济继续加快发 展,全省非国有增加值10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5%。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宏观经济好转的同时,微观经济领域中的问题还十分突出,经济效益 总体水平偏低,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
一、农业
1996年是我省实施农业强省战略的第一年,全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发展农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增加农业的物质投入和科技投入,坚持抗灾夺丰收,农村经济各业全面发展,全年 实现农业总产值8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农业增加值465亿元,增长12.1%。
种植业生产获得好收成。全省农村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79.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9.6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达3046.6万吨,比上年增加 454.1万吨,增长17.5%,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经济作物中,除烤烟增产外,油料、亚麻、甜菜均呈下降趋势。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1996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3046.6万吨 17.5
其中:水稻 636O万吨 35.3
小麦 329.5万吨 15.O
玉米 1445.O万吨 19.2
高粱 65.5万吨 36.5
大豆 413.5万吨 -8.5
薯类 98.6万吨 20.9
油料 16.8万吨 -16.4
亚麻 23.6万吨 -26.4
甜菜 491.9万吨 -1.8
烤烟 16.9万吨 67.3
蔬菜 916.7万吨 3.7
水果 14.5万吨 13.9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29万吨,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养殖产量23.8万吨,增长18。7%。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1996年全省化肥施用量(折纯)115.1万吨,比上年增长5.7%;农村用电量24.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4%;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54.8万千瓦,比上年 增长2.3%;大中型拖拉机7.3万台,下降8.1%;小型拖拉机44.4万台,增长0.4%;排灌动力机械146.2万千瓦,增长7.9%;机动脱粒机7.8万台,下降5.7%;有效灌溉面积133.5万公顷, 比上年增长22%。
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据省乡镇企业局统计,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1189.6亿元,比上年增长46.2%;营业收入1296.8亿元,增长49.2%;利润总额75亿元,增长27.3%;实交税金 18.4亿元,增长28.9%。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在上年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加快增长,但经济效益不理想。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23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在全部工业中,国有企业产值1387.1亿元,增长6.8%,非 国有企业产值1008.9亿元,增长38.7%,占全部工业比重由上年的35.7%上升到42.1%。其中集体企业产值591亿元,增长33.8%,在集体产值中:乡办工业产值238.9亿元,增长41.9%,村 办工业产值164.9亿元,增长36.1%;城乡个体工业产值255.9亿元,增长5.9%;其它经济类型企业产值162亿元,增长21.9%;大中型企业产值1315.9亿元,增长7.6%,小型企业产值 1080.1亿元,增长22.7%;重工业产值1540.9亿元,增长11.1%,轻工业产值855.1亿元,增长22.6%。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878.9 亿元,增长9.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1996年 比上年增长%
化学纤维 14.4万吨 5.7
布 7084.9万米 -22.5
呢绒 291.6万米 -3.9
糖 45.7万吨 20.8
白酒 32.7万吨 10.5
啤酒 107.8万吨 3.O
卷烟 74.9万箱 -5.1
机制纸及纸板 61.2万吨 1.5
电视机 59.7万部 64.7
其中:彩色电视机 59.1万部 66.3
塑料制品 12.7万吨 20.1
一次能源产量 14105万标吨 1.3
原煤 8082.7万吨 3.3
原油 5600.9万吨 持平
天然气 23.2亿立方米 1.3
发电量 409.3亿千瓦时 5.7
钢 81.1万吨 -8.9
钢材 69.3万吨 -15.4
铝材 4.8万吨 6.O
木材 1121.6万立方米 -0.9
水泥 680.7万吨 0.8
平板玻璃 562.9万重量箱 6.0
硫酸 7.8万吨 -5.7
烧碱 9.9万吨 0.6
合成氨 66.7万吨 4.5
乙烯 35.2万吨 13.5
轮胎外胎 218.1万条 9.O
发电设备 296万千瓦 -8.7
金属切削机床 1168台 -23.O
汽车 6.5万辆 11.O
小型拖拉机 6.2万台 -4.8
1996年全省乡及乡以上(产值百万元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636.7亿元,比上年增长9.6%,利税总额260.3亿元,增长3.5%。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3.6,比上 年下降1.1个百分点,列入考核的6项经济效益指标中,产品销售率为94.8%,下降0.9个百分点;资金利税率11.7%,下降1.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6.6%,下降1.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 生产率14675元/人,增长5%;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28次,加快0.03次;增加值率44.2%,与上年持平。企业亏损面17.8%,比上年上升O.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48.1亿元,比上年 增长11.6%。
建筑业稳定发展。1996年,全省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全员劳动生产率33639元/人,比上年增长5.5%。
三、固定资产投资
在全国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环境下,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在回落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工作量增长 11.3%),增幅比上年回落6.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项目投资272.9亿元,增长7.1%。在全部投资中,国有单位投资415.6亿元,增长10.7%。全年5万元以上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2788 个,比上年减少45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003个,减少293个。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在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99.4亿元,比上年增长5.1%;更新改造投资109.3亿元,增长 25.2%,继续保持快于基本建设投资增长的局面。其他固定资产投资78.2亿元,增长24.2%;房地产开发投资28.8亿元,下降19.1%。在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1亿元, 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3%下降为0.5%;第二产业投资241.9亿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7.7%上升为58.2%,其中能源工业投资205.6亿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3.8%上升为49,5%;第三产业 投资171.6亿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1%上升为41.3%,其中运输邮电业投资80.1亿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6.8%上升为19.3%。
重点建设取得新进展。1996年全省施工的基本建设大中型和重点建设项目37个,完成投资117.8亿元,比上年增长21.2%,限额以上更新改造项目41个,完成投资12.7亿元,比上年下降 29.1%。建成投产的大中型及重点建设项目有:哈尔滨市西泉眼水库、双阳河水库、绥化复合板厂、五常大豆改性蛋白粉、哈尔滨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油开采 350万吨/年,炼钢20万吨/年,木材采运4万立方米/年,水泥6万吨/年,啤酒7.7万吨/年,自来水供水能力7万吨/日,市内电话交换机95万门,彩色电视机20万部/年。
四、运输和邮电
运输邮电业稳步发展。1996年全省运输邮电业增加值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各种运输工具运输量完成情况如下:
1996年 比上年增长%
货物周转量 1006.4亿吨公里 15.8
铁路 882.7亿吨公里 18.O
公路 55.6亿吨公里 -0.5
水运 19.5亿吨公里 21.1
空运 0.9亿吨公里 持平
管道 47.7亿吨公里 0.2
旅客周转量 206.3亿人公里 -9.8
铁路 140.9亿人公里 -16.7
公路 53.8亿人公里 12.6
水运 0.2亿人公里 持平
空运 11.4亿人公里 -1.7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39.5亿元,比上年增长43.6%,其中函件15271万件,下降1.6%;特快专递241万件,增长61.7%;长途电话32577万张,增长5.9%;无线电寻呼90万户,增长59.6 %;电报320万份,下降29.5%;报刊发行50281万份,下降3.6%;市话程控交换机容量320万门,增长33.3%。市内电话年末达到190万户,增长33.8%。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1996年全省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商品货源充裕,供需基本平衡,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7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7%。其中城 镇678.8亿元,增长17.3%,农村103.5亿元,增长18.1%,各种经济类型在消费品零售额中的比重,国有经济占31.2%,集体经济占11.8%,其他经济占57%。分各行业看,全年餐饮业零售 额比上年增长32.7%,增幅居各行业之首,批发零售业增长16.7%,制造业增长5.5%。全省城乡集贸市场发展到2106个,成交额达232.8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 额增长17.6%。
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物价涨幅由近三年两位数降为一位数,由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降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年初省政府确定的物价调控目标。
1996年各类价格比上年上涨幅度(%)如下:
1996年各类价格比上年上涨幅度(%)如下:
1.居民消费价格 7.1
#城市 7.6
农村 5.8
#食品 4.6
医疗保健 6.9
居 住 12.2
服务项目 19.1
2.商品零售价格 5.1
#食品类 4.2
#粮食 3.3
肉禽蛋 -1.4
服装鞋帽类 9.6
日用品类 3.8
文化体育用品类 6.5
书报杂志类 41.3
中西药品类 6.6
建筑装璜材料类 1.2
燃料类 5.7
机电产品类 -2.6
3.农产品成交价格 -0.6
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10.3
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 4.2
6.工业产品出厂价格 4.6
7.投资品价格 3.4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持续发展,进出口贸易结构由传统的易货贸易为主向现汇贸易为主转变。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3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进口17.1亿美元,增长27.9%,出口18.1亿 美元,下降13.6%。从贸易形式看,易货贸易进出口总额11.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3.0%,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42.6%降为32.1%;现汇贸易进出口总额23.9亿美元,增长21.6%, 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57.4%上升为67.9%。从出口结构看,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69.6%,初级产品出口额占30.4%。
实际利用外资取得新成绩。1996年全省新签利用外资协议项目544个,比上年下降37.3%,利用外资协议金额7.8亿美元,下降51.5%。实际利用外资9.4亿美元,增长24.7%。随着对外 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截至1996年末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已达4596户,在全国居第14位,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均排名第16位。外商投资结构向优先开发农业、资源深加工、高新技 术产业和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倾斜。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继续发展。全省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183项,合同金额2.1亿美元,与上年持平。
国际旅游业繁荣兴旺,全年共接待来我省旅游、参观、访问、探亲以及从事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共2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9.9%。旅游刨汇收入7837万美元,比上年 增长29.3%。
七、财政和金融
1996年,全省财政部门积极扩大财源、增收节支,努力实现预算平衡。据初步统计,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25.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7.2%,财政支出208.9亿元,按可比口径 计算比上年增长16.3%。
金融形势比较平稳。年末全省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21.3亿元,比年初增加451.8亿元,新增存款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18.9亿元,企业存款余 额512.7亿元,分别占各项存款余额的70.2%和25.4%。各项贷款余额2102.1亿元,比年初增加308.2亿元,新增贷款比上年增长12.9%,在新增贷款中,短期贷款占83.7%,在投向上集中支 持了有效益、有市场或有望扭亏的企业,并支持了部分危困企业走出困境;中长期贷款占11%,其中新增技术改造贷款20.7亿元,占中长期贷款的比重由上年的36.4%上升到61.6%。信贷借 差80.8亿元,比上年的220.5亿元缩小63.4%。全省货币净投放117.4亿元,比上年增长7.6%。
八、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1996年全省共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70项,国际先进科技成果63项,国内首创或领先成果236项。全年共向国家申报专利2276项,获准专利1202项。
科技经费投入增多。1996年全省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总额达21.2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用于研究与发展经费4.6亿元,增长9.5%。
科技在生产中的作用加强,科研单位向工业企业转让科研成果1061项,转让金额2.8亿元。1996年全省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开发合同6857份,比上年下降9.8%,协议金额11.4亿元,增长 3.6%。
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和天气预报服务进一步完善。全省共有省级质量检查站75个,其中国家级质量检查站8个,共建立超短波天气警报服务系统5830个,系统发射台72个。
环境保护事业进一步发展。1996年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共有监测站10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10个,总投资5360万元。城市建成烟尘控制区258个,面 积达624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60个,面积达382平方公里。
普通高等教育发展加快。1996年全省招收研究生2249人,比上年增长17.5%;在校研究生6269人,增长11.1%。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学生3.6万人,比上年增长3.1%;在校学生11.6万人, 增长2.5%。中等专业教育稳步发展。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学生3.9万人,比上年增长10.6%,在校学生11.1万人,增长11.5%;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学生13万人,增长12.7%,在校学生 35.5万人,增长14.7%。
基础教育逐步加强。1996年全省初中在校学生162.6万人,比上年增长5.6%,小学在校学生371.4万人,比上年下降0.4%。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由上年的93% 提高到96.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上年的44.1%提高为51.6%。中学生巩固率由上年的96.7%上升为97.3%,小学生巩固率由上年的99.1%下降为98.9%。
1996年成人高等学校教育招生2.O万人,比上年增长5.7%,在校学生5.9万人,增长6.6%;成人中等专业技术培训4.7万人,比上年增长16.6%,全年共扫除文盲4.3万人。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1996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2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136个,博物馆27个,档案馆109个。广播电台76座,比上年增长4.1%,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 台45座,与上年持平,电台节目制作8万小时,增长6.1%。电视台36座,与上年持平,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997座。全年摄制电视剧18部,共153集,其中获奖作品2部。制作广播剧26部,其 中获奖作品4部。年末共有各类城镇电影放映单位1258个,比上年下降55.7%。全年共出版报纸7.6亿份,杂志7525万册,分别增长10.7%和10.4%。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1996年末全省医院、疗养院、门诊所等各种卫生机构发展到7065个,城乡医院拥有病床10.1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7.8万人,其中医生 7.5万人,护师、护士5.3万人。在医生中,中西医师5.8万人。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年在国内外大型体育比赛中共获得金牌57.5枚,银牌53枚,铜牌54枚。我省运动员1人1次打破世界纪 录,2人7次创造亚洲纪录,3人4次创造全国纪录。1996年共举办县以上运动会945次,参加人数65.7万人。全省有445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九、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控制。据1996年全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测算,人口出生率为12.4‰,比上年下降0.8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5.05‰,下降0.2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35 ‰,下降0.55个千分点。据此推算,1996年全省总人口为3728万人。
劳动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1996年全省共有社会劳动者1562.7万人。各级职业介绍所发展到1444个,全年共安置城镇待业人员21万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2.5%。年末全省职 工人数819.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5.2万人,下降1.8%,其中实行劳动合同制职工253.1万人,占全部职工比重由上年的19.5%上升到30.9%。年末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36.9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7万人,增长11.3%。
随着全省经济发展逐步加快,职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1996年全省职工工资总额达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职工平均货币工资4550元,增长9.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分别增长3.3 %和1.6%,但职工工资外收入及其他劳动收入有较多增加。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1996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3325元,比上年增长12%,扣除物价因素增长4.1%。农民收入大幅度增 加,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199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182元,比上年增加416元,增长23.5%,扣除物价因素增长6.6%。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1996年国家用于职工住宅建设的投资达69亿元,建成住宅693.8万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7.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 积17.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住房质量不断改善,砖瓦化率46.6%,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1996年全省由社会集体供养的孤、老、残、幼人员4.2万人,社会集体办敬老院1101个,收养2.4万人,民政部门办的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院28个, 收养5781人。
保险事业日益兴旺。1996年全省承担保险金额3615.4亿元,比上年增长40.0%,保费收入13.2亿元,增长22.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3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3.9亿元。已决赔款支出 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全省共处理财产险赔案8.6万件,处理人身险赔案29.7万件。
注:①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②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