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
1.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稳步推进。30户国家和省级试点企业,有28户进入实施阶段,其余2户也已于年底完成了试点方案审批。3户国家级试点企业组建成国有独资公司后,明确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和权利,实现了资本经营和生产经营的有机统一。10户省级试点企业被授权为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后,强化了主体意识。2.股份制改造有新进展。全省股份制企业已发展到6000多户,其中经过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有143户,股本总额93.2亿元。推动龙电、光明、北亚、牡石化等7户企业A股和1户企业B股发行并上市,共为企业直接融资8.68亿元。选择4户企业进行了内部职工持股试点,探索国有中小企业通过明晰产权,内部员工认购存量资产,工会作为社团法人托管并派员进入股东会的新型股权管理模式。选择部分企业进行了法人相互持股试点,探索法人股互换、产权代表互派、分散风险、共同发展的模式。同时还在非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试点。仅股份有限公司就融资100亿元,其中上市公司股票融资35亿元。股份制企业已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3.优化结构、盘活存量资产有所突破。一是通过组建企业集团优化重组存量资产。全省已有企业集团316家,聚集资金400多亿元。据对67户集团统计,通过兼并、收购、参股、包租等办法,带动了177户企业的发展,共重组资产7.8亿元,调剂厂房场地1362万平方米,减少亏损5009万元,新增产值10.8亿元,新增利税7500万元。二是通过政策引导、行政划转等方式,推动大批中小企业向优势企业靠拢。仅牡丹江市就划转兼并50对企业,完成资产重组2.86亿元,解决企业债务1.62亿元,使大量机械设备、厂房等生产要素得到有效利用。三是认真抓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工作。列入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的哈尔滨、齐齐哈尔两市,增资减债90.1亿元,资产负债率由84.1%下降到80.1%。重点扶持的50户大型企业,对牵动全局起到了重要作用。4.企业委托经营试点发展较快。全省委托经营试点企业已由上年的164户发展到413户。其中60%是停产半停产企业,通过委托经营绝大部分启动生产;40%的微利或亏损企业普遍提高了经济效益。413户试点企业共盘活存量资产68.6亿元,吸引资金3.4亿元,18.4万名职工除一部分自谋职业外,全部得到安置。5.中小企业改革迈出较大步伐。全省国有、集体各类生产流通企业中,通过股份合作制、兼并、委托经营、破产、租赁、剥离、出售、嫁接、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形式,已进行产权制度和资产经营方式改革的达19120户,占企业总数的86.9%。其中,股份合作制企业已发展3348户,总股本16亿元;进行股份合作制、兼并、破产、出售的5060户企业中,有34.3万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占这些企业职工总人数的80%以上;进行破产、兼并的1395户企业原债务总额21亿元,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化解。(何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