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 况

  1996年,全省技术监督工作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化为基础”的技术监督工作方针,为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围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大技术监督服务力度。1.认真开展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1996年,完成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27976批次,超额39.9%完成工作目标。从监督检 查结果看,我省工业产品平均合格率为66.24%,比上年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其中合格率超过90%的有医疗器械、家用电器、能源产品、机电产品;合格率超过80%的有纺织、鞋类、化工、 轻工产品;合格率超过70%的有农用生产资料、建材、冶金、金属制品;合格率低于70%的仅有加工食品和饮料。2.对部分重点工业产品进行了统一监督检查。1996年,按计划对全省啤酒、 肉灌制品、钢窗、水泥、乳粉和复合肥等6种产品进行了全省统一监督检查。共检查企业617家,抽检产品669批次,合格545批次,平均抽样合格率为81.46%。其中肉灌制品合格率为82.75% ,比上年提高11.45个百分点;啤酒为98.32%,比上年提高3.01个百分点;乳粉、复合肥、钢窗合格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统检中质量好的产品通过新闻媒介予以宣传,引导消费, 对问题严重的产品予以曝光,并通过召开不合格企业质量分析会,帮助企业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3.实行产品质量免检制度,推进我省产品“名牌战 略”的实施。为扩大省名优产品的知名度,帮助名优产品生产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完善了免检工作制度,制定了《黑龙江省免检产品管理办法》,1996年,对86家企业生产的91种工 业产品实行了免检,超额21.3%完成工作目标。4.开展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工作和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提高我省产品标准水平。1996年全省共完成“采标”项目55项,超额 10%完成工作目标,授予产品使用“采标”标志17项,制定修订地方标准24项。并积极向国家推荐了13种“采标”新产品,有8种产品通过国家考核,被评为“采标”新产品。5.加强工业企 业的计量工作,提高企业计量基础水平。1996年开展了企业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和计量合格确认工作,有6家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计量检测体系确认,有25家乡镇企业通过计量合格确认。
    二、围绕建设农业强省,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步伐。1.扩大“四大作物”标准化种田面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96年全省四大作物标准化种田面积计划为300万公顷,实际 完成309万公顷,超额3%完成工作目标。其中大豆完成86.9%万公顷,增产2.4亿公斤,增加产值3.3亿元;玉米完成131.4万公顷,增产9.9亿公斤,增加产值9.9亿元;水稻完成60.3万公顷 ,增产3.6亿公斤,增加产值5.8亿元;小麦完成31.3万公顷,增产1亿公斤,增加产值1.4亿元。2.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共有8个市、县、局被列为国家农业标准化 示范区,我省又被列为国家唯一的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了做好示范区工作,省局制定了示范区三年实施方案,并积极组织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标准化饲养奶牛,稻田养鱼、 稻田鱼菇耳立体养殖、林苗木标准化等都取得可喜的成绩。
    三、加大市场技术监督力度,规范市场行为。1.加大市场商品质量监督力度。1996年共对7989家商业的18866批次商品进行了监督检查,超额25.8%完成工作目标。从商品检查情况看, 我省市场商品质量问题仍然比较严重,1996年市场商品质量合格率为71%,比上年75%下降4%。这些不合格产品大部分来自外埠。2.深入开展“打假”活动,加大专业市场整顿力度。1996 年,共查出不合格商品经销企业2756家,不合格商品5572批次,立案查处2163件,其中查获假冒伪劣商品1119批次,标值5263.7万元,销毁假冒伪劣商品538.4万元,查处万元以上大要案318 起,移交司法机关审查9人,判刑7人。结合开展“打假”活动,对眼镜、农机、输液器、农膜、电线电缆、白酒、螺纹钢筋、保健品等8种商品进行了专项市场整顿,超额33%完成工作目标 。3.加大计量执法力度,规范市场计量行为。1996年,对农用物资、建材、石油、煤炭等市场加强了计量监督力度。同时,对消费者反映较大的定量包装商品缺斤少两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 。全年共检查计量器具68700余件,立案查处违反计量法案件1420余件,罚没款260万元。特别是对化肥、农药、农膜、种子四类农用生产资料的计量检查,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同时还加 强了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工作,有16个市、县、区完成强检程序化管理双达标任务,超额7%完成工作目标。4.加强对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监督检查。全年共对化妆品、低压电器、 燃气热水器、钢筋混凝土用变形钢筋、电线电缆、劳保用品等15种产品进行了无证查处,共检查生产、经销企业467家,查出无证企业187家,查获无证产品177批次,价值达892万元,并为 560家企业换发了准产证。5.加快推广防伪技术的步伐。1996年,共有110家名优产品生产企业使用了防伪技术,有效地保护了这些企业的利益。条码技术推广工作也有很大进展,1996年,共 发展条码用户111家,并对59家条码用户进行了复查。(闫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