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1996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90209吨,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养殖产量达到238313吨,比上年增长18.7%;鱼种产量达到2.9万吨,比上年增长12.4%;渔业产值实现10.4亿元 (19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14.7%;水产业产值(含工副业)实现29.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全省养鱼户发展到52696户,比上年增加4200户;渔业劳动力达到16.8万人, 比上年增加1650人;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比上年增加200元,增长8.3%。
水面资源承包开发全面推进,取得显著成效。各地普遍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先导作用的典型群体。省水产局在平原区海伦市和半山区尚志市分别抓了两个各具资源特点的试点。各市地县也 分别抓了试点,全省有试点县(市)15个,试点乡(镇)66个,试点村95个。坚持用新机制组织承包开发,采取宜包则包、宜卖则卖、宜股份则股份等灵活多样的承包形式,加快承包开发步 伐。年末,全省新承包水面460.7万亩,其中承包、租赁水面279.6万亩,拍卖荒水资源26.3万亩,通过股份合作形式转让115.2万亩,集体开发39.6万亩。全年新开发水面60万亩。
渔业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一些渔场积极发展游钓业。全省游钓点和度假村已超过500个。具有大中型水面资源条件的地方,抓住国际市场貂貉狐毛皮价格持续上扬的机遇,扩大生产规模 。全省珍稀毛皮动物已发展到15.4万只,比上年增加8.7万只,增长130%。其中国有水产生产企业养殖的貂貉狐等毛皮动物达5.4万只,创产值1300万元,盈利700万元。杜蒙自治县充分利用 大中水面野杂鱼多的优势,养殖貂貉狐近10万只,年出栏8万只,收入5000万元,纯收入3000余万元。全省稻田养鱼面积发展到180万亩,比上年增加10万亩,增长5.9%;其中“垄稻沟鱼” 、“鱼稻菌”和“鱼稻鸭”综合养殖面积分别发展到10.5万亩、1.8万亩和2.4万亩,比上年分别增长31.3%、50%和20.5%。全省超稀植稻田养鱼面积和投放大夏花当年养成商品鱼面积分别 发展到7.7万亩和44万亩。全省稻田养鱼产量达1.76万吨,增产水稻4.45万吨,鱼稻两项增收近2亿元。
渔政管理继续强化。重点进行了禁渔期和禁渔区渔政执法检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两江议定书》,中俄渔政联合检查团对黑龙江部分江段进行了两次联合检查(我方检查同江市至抚远 县江段;俄方检查下列宁斯阔耶至斯巴斯克水域)。省局渔政处会同哈尔滨市及所辖各县(市)渔政部门对哈尔滨市至依兰江段进行了联合检查。全省共出检11176人次,车船1350次,共查 处违法案件1859起,收缴各种网具4992件,私捕滥捞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渔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1996年,省投资87万元扶持29个乡镇建立渔业服务机构。全省已有13个市(地)72个县(市)145个乡(镇)和2个渔业重点村建立了水产技术推广机构 。各地普遍建立了三、四级病害防治网络。密山市按区域分布和技术力量成立6个鱼病防治所,监控和预防鱼病的发生和蔓延。
水产品市场流通日趋活跃。绥化、阿城、安达、尚志、肇东、肇源和泰来等地辟建10多处季节性的产鱼批发交易市场。哈尔滨、齐齐哈尔、桦南等地国有水产供销企业建起了海淡水产品 集贸中心;杜蒙、肇东等地地产鱼专业化运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全省活鱼越冬温室面积近6万平方米,商品鱼越冬池面积达6.6万亩。全省地产鱼人均占有量达到7.7公斤,加上外 进的水产品,人均年消费量达10公斤。(王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