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 况

  1996年,全省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有八楞山、西泉眼、双阳河水库续建,中部引嫩工程扩建,三江平原治理,松干嫩干整治和边境河护岸,象山、宝山、团结电站及山口水利枢纽建设等52 个水利工程,下达基建投资计划2.14亿元(其中水利部3120万元,水利专项资金3200万元,国家计委500万元,省预算内2937万元,贷款6050万元,电气化县50万元,省级两费一金430万元, 第六、七批以工代赈4537万元、重点灌区400万元,第四批商品粮基地17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额2.99亿元。中部引嫩扩建和双阳河水库经过多方集资和协同奋战已通过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八楞山水库基本完工,第三批电气化县(伊春红星区)建设开始启动。日元贷款项目龙头桥水库业经国家计委、外经贸部、水利部批准,总投资5.6亿元,其中贷款30亿日元,省内匹配资 金在1996年12月31日省政府常务会议上得到落实,工程将于1997年开工。
    1996年春季,全省西部地区发生了8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受旱面积达5000多万亩,水田渴水面积达400多万亩。干旱面积之大、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重,都是建 国以来没有过的。省委、省政府对抗旱工作非常重视,进行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号召全省人民大打一场抗春旱、保春种的人民战争,提出了“一春无雨保全苗,全年少雨夺丰收”的奋斗目 标。省政府从省级财政拿出1000万元,从农水费中划出1000万元,两次动用省长预备金1200万元,省农行、农业开发行投放1.1亿元贴息贷款全部用于抗旱。省直各部门大力支援抗旱工作, 抽出上千人成立工作组深入基层包扶抗旱,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物出物,省直39个厅、局、公司无偿拨款1250.8万元,干部捐款25.7万元,增加贷款5690万元,送物折款 182.2万元,政策优惠3350万元,共计1亿多元。国家水利部、财政部对我省抗旱工作十分关心,给予了很大支持,共拨抗旱经费1600万元。仅用1年多的时间,全省新打各类抗旱水源井9.8万 眼,累计投资近5.6亿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4.1亿元);新增节水点灌面积1000万亩,达到3200万亩;新增水田410万亩,达到1877万亩。
    7月下旬至8月初,全省出现4次较大的降雨过程,特别是7月底的一次降雨,范围较广,雨量较大,齐齐哈尔北部、绥化、大庆、伊春南部、佳木斯西部等地区局部出现暴雨到大暴雨,最 大一日降雨达到230毫米,致使呼兰河、汤旺河、巴兰河、绰尔河、甘河、小呼兰河、西南岔河等中小河流发生大洪水,山洪暴发,洪水泛滥成灾,伊春、依兰境内小河泛滥,山洪暴发,发 生了人力难以抗御的洪涝灾害。伊春市共有铁力市、带岭区、南岔区、桃山、朗乡、双丰、铁力林业局等一市两区四局遭受严重灾害,17.11万人被洪水围困,21.93万人被迫紧急转移;18个 城镇进水,18个城镇积水,15.03万间房屋被损坏,2.7万间房屋倒塌,13人死亡,9人下落不明;306个工厂企业停产,60个工厂企业部分停产,铁路、交通、通讯、电力、农田水利工程等生 产生活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据统计,这次洪水灾害给伊春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8.79亿元。省委、省政府对防汛工作非常重视,汛情发生后,省委书记岳岐峰、省长田凤山多次打电话询 问并做重要指示,省防汛指挥部先后派出2架直升飞机前往伊春、依兰抢险救灾;孙魁文副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带队乘飞机前往受灾最重的伊春市慰问,帮助解决问题;省直有关厅局组成 的工作组及时赶赴抗洪第一线协助抗洪抢险,帮助解决群众生活困难和恢复生产。哈尔滨、伊春、依兰、铁力等地市的党政领导深入抗洪第一线,指挥抗灾救灾工作。由于防汛准备工作充分 ,领导决策指挥正确,各地抢险救灾得力,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夺取了防汛斗争的全面胜利。
    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黑龙杯”竞赛进入了第8个年头,1996年全省累计投工1.57亿个,比上年(1.41亿)增加11.3%,完成土方量4.7亿立方米,比上年(4亿)增加17.5%;多方集 资15.22亿元,比上年(7.46亿)增加99.2%;新增、改善水田面积638万亩,比上年(413万)增加54.5%;新增、改善除涝面积850万亩,比上年(307万)增加176.9%;新增、改善堤防保 护面积693万亩,比上年(677万)增加2.4%。各项指标均超额年初计划完成,为全省粮食生产大灾之年继续夺得大丰收提供了坚强保证。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共有11个县 (市)和2个农场获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县(市、场)奖,9个地(市)和省农垦总局获组织一等奖,5个地(市)和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获组织二等奖,23个县(市、场)获金杯奖,28个县 (市、场、区)获银杯奖,150人受到记功奖励。(刘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