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 况

  1996年省农科院不断地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发展科研,加强开发创收力度,逐渐增强院、所的综合实力,为我省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省农科院承担国家、农业部、省等各级各类科 研项目147项,调整落实院级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争取的标点,从全国省农科院范围来看,申请的项目中标率较高,居全国前列。全年通过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新品种23个 ,累计获各级奖励25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5项,省星火奖2项,省农业科技进步奖18项,撰写的科技论文在国家各级刊物上累计发表300余篇。据统计:有150余项科研成果在生产上有较大面 积的应用,约占全省播种面积的80%。科技开发取得可喜的成效,实现创收额达1800万元。技术物化产品遍布全省并逐渐打入外省,年应用面积超过1亿亩,为我省粮食生产突破300亿公斤大 关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间接社会效益15亿元之多,显示了农业科研在建设农业强省中的重要作用。
    1996年省农科院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以百项技术下乡为龙头,服务于农业生产科技活动,在社会上产生强烈的反响。1996年春季组织了“送百项技术成果下乡”活动,涉及20多个 县(市),发放各种科普材料2万余份,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000余人次。20个研究所近200名科技人员参加此项工作。继上年之后,又组织了玉米、水稻、果树、蔬菜等7个专业技术服务队, 进行了技’术咨询、服务和指导农业生产的科技活动。同时还积极组织科技人员进入“科技兴农”主战场,认真搞好集团承包、科技扶贫、成果示范和科普推广、技术培训等工作,全院有近 400名科技人员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组织12个所的科技人员承担了12个县500多万亩集团承包任务,占全省集团承包任务的1/2,承担12个县四大作物高产攻关及明水县科技扶贫工作。因 地制宜推广了先进适用的新品种、新技术。又组织了大豆、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新品种及早熟复种、玉米大双覆间种配套技术,系列农化产品等新成果示范46项。另外,还侧重抓好科技 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省农科院24个研究所每个至少都有1个常年联系基点县(乡)形成较健全的科普网,通过办班讲课编制各种通俗易懂的教材,如《看图种稻》、栽培技术录像、举办展 览、示范田等各种形式向农民传播农业技术。2.国家大豆工程技术中心在省农科院挂牌。经过有关方面的努力,在国家、省各有关部门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以省大豆中心和省农科院大豆所 为骨干组建了国家大豆工程技术中心。3.积极组织好“九五”计划的申报。积极组织广大科技人员申请国家、部、省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在国家“九五”计划项目比“ 八五”计划普遍压缩的情况下,无论从项目的申请档次上、数量上较“八五”都有所提高。4.国际间科技交流呈上升态势。在原有基础上扩展了与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丰富了视野,拓宽了思路。5.为解决人才不足的局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付诸实施。建立学科后备带头人的培训制度;建立研究所科研发展基金;建立所级班子正常考核制度;实行重点研究 室制度。(滕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