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
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建设完成,三期工程建设开局顺利。二期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哈尔滨、松花江、绥化、大庆、齐齐哈尔等5个地市所辖的29个市县(区)、553个乡(镇)。总土地面积 1040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2.9%。全省共造林67.26万公顷,成活率85%以上,为规划面积56.69万公顷的118.6%,实际保存面积59.2万公顷,是规划面积的104.4%,十年造林保存率 达88%。四旁植树4894.5万株,折合8.0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一期工程末的11.3%提高到16.6%。二期工程建设总效益达143.67亿元,为十年总投入8.82亿元的16.3倍。其中所获直接经济 效益31.81亿元,立木储备效益20.76亿元,生态效益80.75亿元,社会效益10.35亿元。二期工程建设与一期工程相比,有五个显著特点:一是生态与经济有机结合。全省经济林、用材林营造 比重分别由一期工程的0.8%和29.1%提高到7.8%和34.3%;林地由单一的林业经营发展到林粮、林药、林草立体开发,林农牧副渔结合,综合经营。十年来共兴办“三小”(林场、苗圃、 果园)绿色企业13868处,经营面积9.2万公顷,年产值2亿多元,木材加工厂(点)1108处,年经营加工能力30万立方米,产值6800万元。二是体系建设的科技含量加大。三北防护林体系建 设综合技术推广面积由一期工程的不足10%提高到60%,其中重点工程造林适用技术推广率达84%,造林平均成活率、合格率提高11和4个百分点。三是林种树种结构日趋合理。防护林由42 %上升到45.2%,用材林由29.1%上升到34.3%,薪炭林由27.9%下降到11.9%,经济林由0.8%上升到7.8%。特用林有了起步。杨柳类由61.4%下降到45.6%。落叶松、樟子松等针叶树种 由16.8%增加到26%,果树类由0.8%增加到7.1%,水曲柳等珍贵阔叶乔木由0.6%增加到2.6%,灌木(主要是灌木柳)由20.4%下降到18.7%。四是经营机制发生变革。推行了拍卖、租赁 、股份合作、承包、联合联营等新的造林绿化经营方式,使工程造林经营主体、林木管护主体以及工程投入主体都发生了变化。五是防护林体系的综合效益越来越显著。建设区有470万公顷 耕地,其中有423万公顷得到林网的庇护,庇护率达90%。对三大主栽作物小麦、大豆、玉米的平均增产效应为15%。在建设区243.7万公顷的草原中,有77万公顷得到草牧场防护林的庇护。 建设区年减少土壤流失量3840万吨,少损失氮磷13.4万吨、钾40万吨。使近3万公顷风沙危害严重的低产田得到改造,并新增耕地1万公顷。新形成立木蓄积1038万立方米,年抚育间伐约33万 立方米,薪炭林年产薪材328万层积立米,经济林年产鲜果5.8万吨,年产食用菌40万吨,粮豆3000万公斤。还兴建了一批森林公园和以林为主的度假村、旅游观光区(点)等。从1996年起进 行为期五年的第三期工程建设。其总规模为人工造林216431公顷,其中省级重点骨干工程造林164009公顷;封山(沙、滩)育林35859公顷;四旁植树1897万株。1996年第一年共完成造林 9.47万公顷,为年度计划4.76万公顷的203%,赢得开门红。(吴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