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 况

  全省机械工业克服了流动资金紧张,减利因素增加,企业生产任务不足,欠工资、欠电费、欠利息现象严重等许多困难,按照“兴业强厅”的工作纲领,经过全战线的努力拼搏,取得了 很大的成就。1.生产实现快速增长。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完成9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实现销售收入95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实现利税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亏损面 55.9%,比上年降低5.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5.3亿元,比上年减少8.1%;亏损企业亏损额与利税总额比为183%,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2.深化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企业改革坚 持“抓大放小”的方针,三项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工作有突破,齐齐哈尔市机械局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盘活资产8469万元,分流人员5597人,约占职工总数的50.86%。 哈尔滨市机械局变现资产1.2亿元,分流人员1.1万人,已累计分流6.1万人,约占职工人数的35%。企业破产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齐齐哈尔市机械局有7户企业、佳木斯市机械局有6户企业 、哈尔滨市机械局有1户企业实施了破产。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取得进展,4户企业已制定出试点方案,并积极地进行了内部改革。哈电站集团公司加大了劳动合同用工制度的改革,今年精 减人员6628人。一重集团进行内部机构改革,对企业的服务部门采取先剥离、后分立的方针,逐步实现费用递减包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3.加速改组、改造,壮大了企业实力。1996年, 围绕“五五工程”组建了哈工量具集团、齐机床集团、龙江客车集团等6个企业集团。全省机械工业集团总数达到17个,使优势产品初步形成规模,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强强联合的哈工量 具集团,统一法人,统一内部管理机制,进行了组织结构调整,实现了集团化改造,优势互补,形成了合力。以绥化第二电机厂为核心的绥化电机集团“小机带大机”,开创了小厂兼并大厂 的先河。技术改造速度明显加快。全年共进行技改项目24项,完成投资2.6亿元。列入第一批“双加”项目的哈工量具集团、哈电表仪器厂、哈重型机器厂三个项目开始实施,累计安排投资 9400万元。列入国家第二批“双加”项目16项,计划安排投资31.63亿元。4.规模经济、外向型经济、第三产业推动了行业发展。加大了汽车一条龙、农机一条龙扶持力度。汽车行业工业总 产值增幅达到47.6%。农机行业积极为建设农业强省服务,工业总产值的增幅达22.3%。机电产品出口克服了宏观形势趋紧、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等不利因素,完成出口交货值4.1 亿元。大中型企业成为出口创汇的主力军。哈尔滨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出口创汇达1160万美元,哈轻型车厂出口创汇达767万美元。合资合作有所突破,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与美国迪尔公司的 合资项目已批准,总投资2990万美元。第二战场多种经营营业收入23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实现利税6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3.86%。哈飞实业总公司先后开发了家用炉具、快艇、防盗 门、BS1205系列农用车等产品,使企业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后劲。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开发了水稻插秧机、浇灌机、安全锁等产品。5.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了扭亏增盈。一些企业实行成本 倒算和规范化管理等措施,取得实效。富锦拖拉机厂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实行配套件成本和厂内成本各降100元,单台小拖成本下降200元,以省内最低价格占领了全省小拖市场的83% 。双鸭山锅炉厂推行规范化管理,从严治厂,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制定出12个方面3000多条岗位行为规范,使企业管理跃上一个新台阶,仅170人的小厂,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几年列为省 内锅炉生产企业的排头兵,人均利税近2万元。质量管理以贯彻IS09000标准为重点取得新进展,哈电站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哈轻型车厂、哈蓄电池厂、哈制氧机厂等4户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 认证,获得了国际市场“通行证”。6.推进技术进步,提高了自主开发能力。全年开发新产品356种,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以上。一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市场需求旺盛的新产品逐步 成为主导产品。一重集团公司研制成功的300MW核电压力壳,达到了国际当代产品水平。哈电站集团公司研制生产的国内第一台优化设计的单机容量600MW火电机组投入运行,并网发电,最高 出力可达648MW。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当年大批量投放市场的JL3060麦稻联合收割机新产品,适应了国内农村市场的急需,产品供不应求。哈拖、绥化小拖等企业通过与南方名牌产品生产厂 家联合,三种品牌的手扶拖拉机投放市场,满足了发展水稻生产的需要。企业自主开发能力有所提高,全行业组建了一重、哈一工两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了 13个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孙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