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 况

  1996年,全省医药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医药工业生产有较大增长,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完成3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32%;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稳步提高,全省独立核算医 药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全省商业总销售完成2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经济效益有较大提高,工商利税实现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8%。基建技 改工作取得成效,全年安排17项基建技改项目,当年有13项竣工投产。新产品开发取得进展,全年共开发新产品68种,新增产值4.6亿元。地方名牌优势产品得到培植和发展,全年共培植发 展名牌优势产品30种,有20种产品产值超过2000万元,其中,双黄连粉针、头孢唑啉、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钠、葡萄糖5个品种产值超过亿元。
    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集团组建工作得到推进,股份制企业得到规范,加快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股份制试点企业进行规范,引导哈尔滨医 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肇东华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哈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股份制试点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轨。加快了医药企业集团组建步伐,发展和完善了泰格集团、澳利达集团和黑 龙江医用氟气集团,形成一定规模优势。加大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力度。牡丹江市医药系统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实施结构重组、机构重塑的“双重”战略,收到较好效果。齐齐哈尔 等地、市、县医药系统,对资不抵债及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采取剥离、分立、破产、兼并等措施,实现资产优化组合。
    黑龙江省医药管理局确定“先发展、后规范”、加快发展医药工业的思路,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放宽政策,有力地培植了医药经济新的增长点,医药工业在困难较大的1996年仍 得到较大发展。为加强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地道药材生产发展,根据省政府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化要求,制定了“九五”期间及2010年中药材系列开发规划,确定了我省药材发展重 点品种和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各地、市、县医药企业,采取商商、商贸、商农、商工等多种形式的联合,扶持发展了农药低残留人参和防风、黄芩、龙胆草等地道药材生产;开展了旺季药材 收购,满足了市场需要;依法保护了野生药材资源,促进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加大了医药市场整顿力度,药品流通秩序有所好转,保证了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哈尔滨市药材总公司“三承诺”经验在全行业推广后,不仅净化了医药市场,推动了全省医药系统 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提高了国有医药商业的声誉,促进了医药经济的发展。(李钧贵 杨元复 王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