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办工业
1996年成品粮市场销售受阻,平价粮供应价格上调,致使粮办工业产品积压,效益下滑。全省粮办工业在实施大豆加工战略过程中,坚持“少新建,多改造”的原则,严格限制新建浸油 厂,控制乱上项目、占压资金。全省年加工大豆192.5万吨,虽然豆油积压8.6万吨,帐面利润减少,但一部分企业由于采取了灵活的营销策略,企业管理好、成本低,仍然创造出较好的效益 。油脂行业利税超千万的大户有齐齐哈尔油厂(1627万元)、鹤岗油厂(1324万元);利税超过400万元的企业有依安油厂(492万元)、鸡西油厂(458万元)、三棵树粮库(410万元)。油 脂加工行业的效益居于粮办工业的前列。
全省现有粮办工业独立核算企业292家,固定资产净值18.1亿元,职工6.2万人,技术人员3600人。这些企业经过改革,建立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大多数企 业实行利税大包、定利上缴、法人承包和全员风险承包。在分配上推行工效挂钩。在进行企业改革的同时还大力进行技术改造和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1996年投入资金1.8亿 元,新增生产能力30万吨。密山油厂引进了瑞典利乐—拉法公司色拉油生产线,绥化米厂引进瑞士布勒公司免洗米设备,鸡西米厂引进日本“东洋”营养米设备,方正、五常米厂引进日本“ 佐竹”等级米生产线。五常米厂于1996年10月投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全省水稻加工的样板企业。(陈殿才 阎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