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 况

  1996年,全省各地物资企业通过计划分配供应、市场配置资源和配送服务等形式,向农业、煤炭、电力和重点建设项目倾斜,全年组织钢材15.1万吨、木材6.33万立方米、水泥31.1万吨 ,其中为农机产品生产、农田水利建设、三江平原开发、抗旱救灾、小水电建设供应钢材11.2万吨,供应木材2.83万立方米,供应水泥7万吨;安排莲花水库、哈尔滨机场、哈三电厂二期工 程、哈同和绥满公路等重点建设项目的钢材1.8万吨、水泥7万吨。在我省部分地区遭受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各地物资企业充分发挥物资流通主渠道作用,及时供应了大批救灾物资,为全省抗 灾夺丰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煤炭市场整顿初见成效。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强民用煤市场管理,做好民用煤供应工作的通知》精神,各地物资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相继成立了清理整顿民用煤市场领导小组,制定 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民用煤的经营资格,成立统一开放的煤炭交易市场,对煤炭经营业户进行了资格审查、认证,取缔了一批非法经营单位,规范了市场秩序,维护了消费者的利 益。哈尔滨市政府为保证民用煤市场供应,决定从1996年开始每年拨付700万元作为民用煤储备基金,并一定10年,由市燃料公司负责保供。佳木斯市政府明确规定市物产集团公司为煤炭流 通行业的主管部门,凡经营煤炭的业户先由物资部门进行资格审查认证,再由工商部门登记注册。
    物资企业改革加快步伐。本着“三改一加强”的方针,加大了结构调整的力度,重点对组织结构和资本结构进行改造,依法破产了34户资不抵债的企业,卸掉债务3亿多元;对困难较大 、局部优势尚存的企业实行剥离经营,实现了母体负债、子体突围;坚持“抓大放小”原则,对小型企业和新成立的企业实行了国有民营、股份制、租赁等新的运行机制,对大中型企业,通 过兼并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了企业的规模效应。三项制度改革的步伐也明显加快,普遍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多能少”的人事、用工、分配制度,使企业内部 机制逐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开拓市场的能力逐步增强。物资企业的主营业务已冲破单纯一买一卖的经营方式,向新的流通形式发展。各地企业积极探索并尝试代理制、配送制、连锁制,使资源配置水平不断提高, 市场销售渠道明显扩大,促进了主营业务的发展。各地物资企业在巩固主业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许多企业将经营范围延伸到养殖、种植、饮食服务、材料加工 等领域,实现了经营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在商品经营的基础上,探索资产经营的新路子,充分利用场区、库房、专用线、门市房等固定资产,采取联营、租赁、委托等形式开展经营,发挥了 现有资产的使用价值,扩大了经济效益来源。
    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省物资企业以清欠、压库、节支、建制为重点,通过强化管理挖潜增效,1996年全系统与上年相比,管理费用减少1372万元,经营费用减少3485万元、财务费 用减少1839万元,分别降低了3.8%、13.5%、8.2%。一些企业在管理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如绥化市金鹏燃料集团始终坚持细管严治,建立了决策失误赔偿、常规审计和特殊审计、收缴 培植培养费、法人代表动用资金审核、财务监控等10多项基本制度,推行了财会派驻制,实行经营与财务分管,建立了企业内部相互制衡机制,开创了国有物资企业科学管理的成功之路。( 屈金萍 王 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