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成立于1954年。1954~1963年5月,称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1963年5月至1970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1970~1984年,受国家地震局和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1984 年4月改由国家地震局领导,改为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该所是我国地震工程和安全工程的研究中心,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已故第一任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恢先教授是中国地震工程 学奠基人,国内外著名的地震工程专家。现任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教授也是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研究所现有职工51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64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8人。现所内 设4个专业的硕士点,2个专业的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1978年以来共培养研究生170名,其中博士生48名,硕士生112名。先后有13名博士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这批人才已成为 我国防震减灾科研中的学科带头人或骨干,许多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强震观测、地震力理论、强地震记录处理与分析、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小区划、强震地 震学、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桥梁抗震、水工结构抗震、管网工程抗震、核电站工程抗震、海洋平台抗震、土工结构抗震。现有各类建筑物的震害预测、震害评估、防护工程、减震隔震 、岩石力学特性分析、抗塌陷技术、计算技术、振动仪器与设备研制、振动实验技术和振动计量、工程防灾等。在“七五”、“八五”期间,该所都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委许多 重大攻关项目,“九五”项目也基本落实。自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科技成果已有242项获奖,其中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4项。该所依托强 大的学科专业优势和相关科技成果,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承担了大量的科技咨询和开发项目,服务领域遍及石油(海洋平台)、化工、机械、能源(核电)、通讯、交通(桥梁)、建筑 等各行各业的抗震分析、震害预测、抗震鉴定和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城市防灾以及振动仪器设备研制,桩基检测、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勘察、工程爆破、振动采油等等。该 所与美、日、俄等近30个国家保持学术交流与联系,并与美国、日本等国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研究,进展顺利。与台湾、港澳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也有所进展。(王纪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