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评价
1996年全省气温偏高,降水稍少,光照正常,干旱和局部地区洪涝灾害严重。
全省年平均气温2.7℃,比历年平均高1.3℃。冬季南北气温差异较大,各月气温均偏高。前春气温波动较大,3月上、中旬平均气温偏高;3月下旬至4月中旬,大部地区出现约一个月的 低温时段;4月、5月中下旬出现强升温天气,中南部地区日最高气温持续在25℃以上,多次突破30℃,西部、南部地区两旬的平均气温均为60年代以来同期最高值。夏季气温变化剧烈,高低 温时段交替出现。6月上旬、7月中旬全省大部地区≥30℃日数分别持续出现3—5天、5—8天,日最高气温普遍在30.4—35.5℃;6月下旬、7月下旬出现明显降温天气。秋季降温、升温时段明 显,9月出现4次明显降温天气。10月29~31日大部地区出现建国以来同期最低或次低值。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80.1毫米,比历年偏少,时空分布不均,秋冬少、春夏多,除大兴安岭、齐齐哈 尔、绥化、佳木斯、牡丹江地区夏季降水偏多,大兴安岭地区冬、春、秋降水稍多外,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年平均日照时数2512.7小时,比历年少65.6小时。全省大于或等于10℃积温2573.7 ℃,比历年多262.6℃。无霜期平均127.6天,平均比历年多3天。初霜平均比历年早5天,枯霜偏晚。
主要灾害性天气为干旱和局地洪涝。4月全省大部地区降水平均比历年少4成,全省30多个市县5000多万亩耕地出现旱情。5月中旬到6月上旬全省总降水量比历年少6成,齐齐哈尔大部、 绥化西部、大庆市30天总降水量5~10毫米,加之高温、大风,旱象迅速发展,西南部地区后春连初夏旱,干旱面积达3000多万亩。7月上、中旬和8月中、下旬全省再次出现明显少雨时段, 影响大豆产量。7月下旬全省暴雨、大暴雨频繁,34个市县旬降水量超过100毫米。7月28~29日伊春市南部普降暴雨和大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出槽,出现历史罕见大洪水。7.6万人被洪水围 困,17.6万人转移,18个城镇进水,16个城镇积水,损坏房屋75140间,倒塌房屋2.7万间,造成部分人员伤亡。绝大多数工厂停工停产,铁路、公路、通讯、供水、供电’全部中断。据统计 ,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同期,庆安、肇东市一些乡镇雨量达100~200毫米,造成严重内涝。呼兰河、汤旺河、甘河及一些小河流、库塘水位猛涨,出现汛情。依兰县三江口处江水外溢, 水灾较重。12个市县出现冰雹天气,雹粒最大直径40~50毫米,持续时间最长达45分钟。6月24日,庆安县3次遭受冰雹袭击,全县受灾面积132938亩,成灾面积63770亩,绝产面积1.83万亩 ,减产3~5成。8月2日16~18时,肇源县出现陆龙卷天气,县城北门一带及近郊乡村房屋顶盖被掀,树林折断,造成人畜伤亡,仅一个粮库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1996年农业气象条件较好,作物生长季积温多,光照足,降水基本满足作物需求,秋季降水偏少,多晴好天气,枯霜晚,农业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突破609亿斤。(李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