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史学研究

  ①战继发在《史学理论研究>上著文《史义与传统史学的经世功能发微》,首次对作为史家著述的经世动机和要义的“史义”进行了专门研究。指出,史学“危机”的根本原因不是研究 方法的陈旧和滞后,而是在于史学工作者不明史义,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使传统史学经世功能发扬光大所致。当今史学发展的出路在于加强史学经世功能,让史学“知有今务”,方能再创辉 煌。该文既是对传统史学的一种理智的反思,又是对当今史学如何发展重要课题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和创新性,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②省社科院历史所《日本军队的细菌战、化学战 》一书(日本明石书店出版),利用最新资料,揭露了二战时期日军制造和使用化学武器的罪行,在国内外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响。⑧《(日本书纪)与中国古代典籍》,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 年1月出版。作者徐晓风,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教系副教授。该书在中日史学界第一次考证了被称为“日本史料第一书”的《日本书纪》与中国古代历史典籍和中国古代文学典籍的史料依存、 修辞摄取的关系,分析了<日本书纪》与中国儒学、佛学和谶纬思想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古代中国文化交流的规律。该书第一次提出“中日早期儒学差异”的观点。日本京都大学 博士生导师镰田良一教授和南开大学王中田教授分别写了书评,称该书是一部“填补中日史学界研究空白的、有学术价值的、有创见性的学术著作”。④《周恩来在国统区》,中共中央党校 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作者吕荣斌,齐齐哈尔社科院研究员。该书写周总理在国统区斗争最全面、最详细,是对党史研究的一大贡献。《中央党校报>、《前进报》等多家报刊连载,《党史 纵横》、《江南论坛》等发表了书讯、书评。⑤《国学大师陈寅恪》,重庆出版社1996年2月出版。作者刘以焕,省社科院研究员。该书对一代宗师陈寅恪之生平、学识、学行等进行了翔实 的评述,富有学术性。书评、专访已发表多篇。⑥省社科院副编审刘爽的《现代化进程与当代历史科学的重建》,刊于《北方论丛》1996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6年第8期全文转载。文章 认为,在当代社会,历史科学正在经历着一个整体转型时期,在人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将出现的必然是一个与时代相契合的全新的史学范型。现代化的进程,注定了当代历史科学重建的 趋势。⑦《李常青与“一二九”运动>,刊于1996年12月10日《光明日报》,《新晚报>全文转载。作者伊胜利,省委党校副教授。(穆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