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哈尔滨工业大学

  概 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管相结合,兼有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多科性工业大学。自1954年成为国家确定的首批6所重点院校以来,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1984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5所院校之一,现在是全国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15所院校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其悠久的历史、光辉的传统、严谨的学风和丰硕的科技成果享誉海内外。
    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于1920年,曾以俄式、日式办学,主要为中东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有毕业生3500多名。1950年6月7日,中东铁路将哈工大移交中国政府管理,从此哈工大始终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建国40多年来哈工大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现设有8个学院(航天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院、计算机与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院、成人教育学院、威海分校及专科分部,学校已形成了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教育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已达14000人,成人教育学院在校学生6000余人,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高等院校之一。
    全校教师2317人,现有教授(含研究员)450人,副教授76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暨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学科评议组成员等10人,进入国家高技术专家委员会和领域委员会6人,有600余人担任国内各级学会理事以上职务。
    科研工作 哈尔滨土业大学的科研队伍,在规模、水平和经费上都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连续3年科研经费超亿元,完成了一批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学校设有研究中心(所)25个,70个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7个。1996年,共获奖10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成果奖86项,国家级奖6项,通过鉴定成果91项,获专利45项,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宣读论文总数1976篇。
    招生与分配 1996年是哈工大并轨招生后的第一次招生,共招收3495人,其中本科生2259名,专科生1236人。学校取消了委托计划生和自费计划生,所招的本科生均为国家计划生。1996年共招收研究生1025人,其中博士生355人,硕士生670名。1996年,毕业生总数为1975人,其中报考研究生人数为358名,其余学生按照“计划分配、双向选择”的原则,1550人参加国家统一分配。学生流向大致集中在省会以上城市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沿海开放城市、中外合资企业、外资独资企业等也是学生比较集中的地区和单位。
    校办产业 哈工大的校办科技产业由生产开发办公室统一管理,从宏观上分为后勤服务集团、八达集团、哈工大高新技术园区和校院直属产业。1996年,共创科技产值2亿元,占全省42所高校科技产值的50%。哈工大高新技术园区于1992年6月筹建,由哈工大自行开发建设。由工业、经贸、房地产开发、服务、科技、商业、金融和人才交流中心等八大系统组成。园区布局已辐射到哈市的五区两县(市),先后建起了五个工业园,形成了高新技术生产企业群体,并跨越省界、国界。
    对外交流 1996年,学校不断扩大与国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对外交流日趋活跃。共派出221人赴20余个国家和地区作学术交流和短期访问。相继接待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371名外国访问学者和友人;现已与近40个国家和地区380余所院校、团体有学术往来,同12个国家和地区的48个单位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新近与美国、芬兰、瑞典、日本、韩国、德国6个国家9个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的校际关系;合作项目9项;引进外资、引进设备和接受国外捐赠的奖学金共计1800万元。接受外国留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共计238名。(李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