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职业技术教育
民族职业技术教育充分发挥省民族中专在改善全省民族中等教育结构中的龙头作用,优化专业设置,培养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中等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继续办好现有 少数民族职业中学、综合中学以及高三分流试点工作;加大少数民族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力度,实行“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推动“燎原计划”实施。截至1996年末,全省共有9个县 (市)、16个民族乡(镇)开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涌现出密山黑台、宁安城东、海林新安、穆棱普兴、杜蒙成职联校等先进典型;采取办好现有少数民族职业中学(班),改办部分普通中 学为农职业中学;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市、县依托当地职教中心举办少数民族班或划定比例跨区域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以及采取倾斜政策,加大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教育综合改革力度等措施 ,推动了少数民族职业教育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1996年全省有1所民族中专,1所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职业中学,普通民族中学办的职业班27个,汉族职业中学办的民族职业班2个,成 职联校7所以及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升入汉族职业中学学习,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数占少数民族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已从1995年的20%提高到24%。(张淑瑛 牧 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