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逐步深化,促进了农村教育新体制的形成,初步形成了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农村教育模式,其主要体现在:一、建立起了三教统筹新体制。从省到市(地)、县陆续 成立了教育委员会,乡镇成立了教育主管委员会。二、农村中小学普遍建立了劳动基地。全省拥有校田40余万亩,既是劳动教育和勤工俭学基地,又是良种繁育、科学实验、高产示范和新技 术推广基地。三、形成了一支基本适应当地经济建设需要的师资队伍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体系。高等院校创造条件培养培训农村职业中学专业课教师,高等农业院校的毕业生80%都能回到 农村去。四、劳技课和劳动课教学计划得到落实。全省中小学普遍开设了劳技课和劳动课。1996年全省已涌现出一大批在全国和省内有影响、有当地特色的典型学校,有30个乡镇长荣获省政 府教育督导室尊师重教优秀乡镇长奖励,有8个县(市、地区)荣获国家教委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县(市、地区)奖励。全省农村教育综合实验县已扩大到15个,省级“燎原计划”示范乡 镇达到250个。
    通过教育综合改革,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三教”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体系。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年底有27个县(市)通过验收,占县级总数的40%。农村成人教育得以迅速发展 ,普遍实现了县有职教中心及农民中专,乡有成职联校,村有农民文化技校和科技户、专业户办的家庭技术学校或专业班。(张淑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