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道里区

  区委书记:李延芝(女) 1950年1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69年参加工作,1992年10月任现职。
    区人大主任:沙巨大
    区 长:陆文君 1947年4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64年参加工作,1995年11月任现职。
    副区长:傅庭起 丁其勇 吕福才 王立本
    区政协主席:侯长文
    【概况】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利润、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43.6%、59.1%、45.4%、30.9%。农业连续七年获得丰收。其中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14.1%,蔬菜生产实行了春菜冬种、南菜北种、野菜家种、洋菜中种和种植、窖储、加工、销售一条龙。春夏菜产量达全市商品量的40%,养殖业中猪、牛、羊、肉(蛋)鸡的饲养量都有较大增长,农业总收入比上年增长54.6%。工业中乡镇企业在连续三年翻番的基础上又有新发展,街道经济实现翻番增长,全区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67.2%、59%和31.4%。建筑业产值比上年增长34.7%。第三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34.2%,其中商服业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个体私营经济营业额比上年增长68.3%。
    积极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产改企业达239户,在全市首家组建了国有、集体、私营资产融合的企业集团,全区企业集团已达9户。自筹资金建设的群发高科技开发区占地12平方公里,修建进区公路2.7公里,完成了电力增容1万KVA,完备了电信通讯设施,实现了“三通一平”,初步形成了以群发开发区、新发镇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太平镇白家岗小区为龙头的14个省、市、区级工业小区群。还出台了优惠政策,为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条件。1996年,全区开展了“招商引资年”活动,在国外举行了招商会和冰灯展览,共引进国外项目25项,国内项目78项,协议外资额和外资到位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8%、36%,涉外税收比上年增长66%。对外贸易额比上年增长11%。
    制定了“七上一提高”的教育工作新思路,设立了100万元奖教金,改善了办学条件。全年科技总投入达6500万元,实施星火计划项目25项,农业科技项目18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8项,开发新产品112项,其中有16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有7项产品分别荣获全国科技博览会优秀奖。全区科技进步因素贡献率由34%增加到38%。
    从改善城乡人民生活环境出发,以创建卫生城为契机,投资566万元,新建城乡道路45条,总长度达13公里;维修道路166条,总面积8.3万平方米。植树2.3万株,铺草坪2.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4.7%。积极推进了垃圾袋装化管理,认真整治了街路、居民楼院、市场摊区和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建设22条达标街路,中央大街已成为全市第一条灯光街。
    积极推进住房新机制,进行了4片危棚区改造,全区已有1087户居民购买了红旗小区住宅,还资助91户机关干部、57户特困职工解决了住房。投资1700多万元,将第十医院扩建改造为8000多平方米,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医疗和管理水平较高的标准化的综合性医院,使之成为全区公费医疗中心,体检中心,医疗保健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医疗卫生科研、培训、信息中心,为教师、老干部、劳模、环卫工人、残疾人、公安干警定期体检保健。全面实施了“教育、扶残、解困”工程,出台了对残疾人的33条优惠政策,坚持了区级五个班子成员和办事处、企事业单位与特困残疾人结“帮扶对子”制度,建成了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加大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和收缴帮残解困基金工作力度。全国统发残疾人证首发式在该区举行。
    【获多项殊荣】  1996年,道里区继续保持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称号,被评为全国“三优工程”试点工作先进区。继续保持省级管党先进区委、省级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区标兵荣誉;荣获省级农业生产先进区、省级卫生标兵区、省级残疾人工作者优胜单位、省级信访工作先进区等称号;区委书记李延芝同志被评为全省优秀县(市、区)委书记和全省农业先进工作者。道里区法院王恩广同志被评为全国法院系统模范。(道里区委办 胡佳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