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县
县委书记:姜继志 1945年5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64年11月参加工作,1995年11月任现职。
县人大主任:潘义春
县 长:王忠新 1949年9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2月参加工作,1996年1月任现职。
副县长:刘 发 韩永礼 吴国禄 严宝昌 孙申才 王春清 张凤兰(女)
县政协主席:王吉烈
【概况】
国内生产总值达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5202元,比上年增长12.7%;财政总收入完成17784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8.2%。地方级财政收入9694万元,比上年增长35.6%,其中工商税收完成6851万元,比上年增长29.9%。
农业总产值实现2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农村人均收入达2500元(现价),增长8.4%;粮食生产连续7年获得大丰收,粮豆薯总产达9.67亿公斤,增长13,1%。乡镇企业总产值43.1亿元,增长45.1%;利润实现2.6亿元,增长30.1%。畜牧业已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7%。造林绿化总面积达到2706公顷。
工业总产值完成48.9亿元,增长37.3%;乡以上销售收入19.35亿元,增长53.5%;乡以上工业利润实现5135万元,增加1.15倍;税金4881万元,增长21.5%;落实技改项目13项,完成资金1.1亿元,开发新产品12种,完成资金3410万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新建、改建了鹏达呼兰批发大市场和康金商贸市场,各级各类市场总数达到46处。康金集贸市场被评为全省农村十大市场之一,对青大集被评为龙江第一集。集市贸易成交额5.6亿元,增长47.4%。注册个体工商户达1.12万户,私营企业205家,从业人员1.9万人;实现税收1153万元。国合商业投资1.04亿元,新上、改造项目12个。城乡储蓄余额实现10.6亿元,增长65.3%。
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投入1.1亿元,进行了道路、给排水、供电、供热、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引进三资企业4户,内联企业7家,协议外资额2250万美元,到位1540万美元。产值实现8亿元,比上年增加1.67倍,利税985万元,出口创汇900万美元。
全年共组织实施星火、科技攻关、科技成果推广等重点科技计划项目38项,落实科技发展资金170万元。“两基”工作全面通过国家验收,规范化学校建设增加到.300所,占学校总数的97.3%。投资280万元,开通了多路微波传输系统,有线电视实现了城乡联网,调频广播已覆盖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计划生育率达到96.8%。
【鹅绒裘皮制品厂】
总投资568万元,占地5.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5平方米。现有职工126人,其中技术人员14人。主要生产设备30台套,可生产鹅绒裘皮服装、鹅肉火腿肠、鹅杂罐头、工艺品等20种产品,1996年正式投入生产。
【对青大集被列为全省十大集之首】
1992年,投资100万元,兴建了牲畜交易市场、对青山中心市场。大集占地4万平方米,可容纳6000多经营者,日客流量万人以上,是以经营牲畜、农副产品为主,土产、日杂、服装、布匹、百货为辅的综合性集市,被省工商系统认定为全省乡级第一大集。1996年,成交额达7000万元。
【鹏达批发大市场建成营业】
沈阳鹏达企业集团在呼兰投资兴建,9月29日竣工营业。投资4600万元,占地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摊位1710个,现有浙江、四川等省内外客商近千家。是集布匹、服装、鞋帽、小食品、化妆品等商品为一体的综合性批发、加工市场。
【“两基”工作全面达标】
4月21~25日,经省政府“两基”工作验收组验收,全县提前4年完成“普九”任务,“七率”达到高水平;高标准通过扫盲验收。6、7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教育法》执法检查团和国家教委的有关同志先后到呼兰检查指导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全省第一家济困助学基金会】
5月10日成立,是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家、海外华侨及个人自愿捐资助学的群众性组织,主要资助全县考入重点大学、品学兼优而又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完成学业。全年共募集资金100.4万元,有29名大学生得到资助。(呼兰县政府办 张希清 范术堂 刘吉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