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东市
市委书记:孙 纲 1954年1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69年6月参加工作,1996年2月任现职。
市人大主任:陈晓风
市 长:朱国武 1940年12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8月参加工作,1992年3月任现职。
副市长:贺占元 于洪志 马 力(女) 滕立坤 沙中金 刘万发 王英和
市政协主席;车殿臣
【概况】 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1.2亿元,比上年增长35.4%。财政收入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
农业
在遭严重春旱的困难条件下,创造了粮食总产27亿斤的历史最高纪录。实现农业总产值22.9亿元,比上年增长20.5%。畜牧业生产克服了市场销售渠道不畅等多种不利因素,实现产值11.4亿元,比上年增长32%,继续保持了全省领先位置;乡镇企业缓解了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瓶颈”制约,实现产值56亿元,比上年增长76%。
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完成221755万元,比上年增长27.4%,第一次与农业平分秋色。国有预算内企业上缴税金2472万元,比上年增长46.4%,自1993年实行新财务制度以来,首次扭亏为盈。
财贸
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壮大。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8.6亿元,比上年增长近6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2352万元,比上年增长30.8%,外贸出口商品收购额14560万元,比上年增长13%。工商税收完成11230.4万元,比上年增长34.9%,财政收入15252万元,增长16.4%。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1028家,私营企业512家,实现营业额13.6亿元,完成税收2680万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22.9%。
城建
城市建设日趋规范,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正阳大街西段高标准拓建工程顺利完成,建设黑白色高等级路面4公里,安装路灯100盏,形成了十里长街灯火辉煌的绚丽长廊。第一条集资修建的县级公路绥肇公路肇东至兰西路段顺利通车;以中央商城、综合商贸城建成投入使用为主要标志的旧城集中成片开发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第一家室内大型游泳馆投入使用。“引松入肇”工程全面启动;肇东市被评为全省城市建设“十佳”市(县)。
科教文卫
全市农业和工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了56.5%和36.5%;获得了国家星火计划先进市光荣称号;高考升学率达到了40.3%;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市;巩固发展了全国体育先进县标兵成果;市第一医院在逆境中起死回生,建成了医疗大厦,增强了服务功能。全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45‰,计划生育率达到了88.17%。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306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6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7.8%和10.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3.57亿元。
【城市建设实施“五个一工程”】
一条街:拓建了正阳九道街至西区国营砖厂路段,形成了路宽18米、两侧绿化带宽2米、外侧双向人行道各3米的交通要道。一座城:投资3000万元改造旧城区建成3万平方米的中央商城,实现了小区连片整体开发建设当年交付使用。一个园:包括蓄水湖和水上各类游乐设施建设的肇东水上公园正在运作中。一个馆:位于市繁华中心、占地1600平方米,集洗浴、游泳、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标准室内游泳馆已开始接待八方宾朋。一个场:占地9570平方米的停车场,为各地客商带来了便利条件。
【肇东华西村喜结硕果】
肇东市东西合作项目—肇东华西村,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创业,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1996年全村实现总产值3000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华西村新垦荒地1200亩,总投入100万元,种植水稻2000多亩,收获水稻70万公斤,每亩水稻的科技投入比上年增加23.2%。对承包经营的电缆厂进行了技术改造,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新型的生产经营运行机制,全年创产值2000多万元。全年地工产品和农副产品经营额实现了800多万元。(肇东市政府办公室 金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