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海伦市

  市委书记:李玉林 1946年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1993年1月至1996年12月任现职。
    市人大主任:王凤仁
    市 长:徐承运 1952年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1993年1月至1996年12月任现职。
    副市长:于驰龙 吴维义 常 刚 刘 斌 李庆卓 李乃波 王国成
    市政协主席:高庆文
    【概况】
    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7.2亿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8.6%。
    农业
    全面实施了以“415工程”提档升级为内容的战略措施。粮食生产在大灾之年夺得了大丰收。农业总产值实现15.1亿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9.5%;粮食总产实现26.9亿斤,比上年增长23.4%,跃居全省第二位;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355元,比上年增长12.3%;牧业产值实现5.08亿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27.1%。全市各类养殖小区达到131个,大场2000个,大户3.5万户,一条街582条,出栏生猪50万头,肉牛12万头,两羊6万只,家禽480万只。乡镇企业在巩固壮大八大加工群体的基础上,围绕主导产业新上和改造了一批项目,以市制油厂为龙头,以乡村户7家浸油厂为主体组建了大豆企业集团,乡村工业企业总数达到535户,其中有10户企业产值超过了千万。全年乡镇企业产值实现23.6亿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33%。蔬菜生产基地得到巩固和提高,种植面积达到22.8万亩,实现商品量30万吨。渔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养鱼水面达到15.2万亩。
    工业
    199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实现7.67亿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33.4%;工业税金实现1844万元,比上年增长8%;工业销售收入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3%;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出台倾斜政策等项措施,海伦糖厂、制油厂、塑料厂等产业型和行业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得到强化。为抓好一批技改项目,1996年市办工业落实技改资金6042万元,使2万吨啤酒、剥麻机改造等项目竣工投产。
    财政
    1996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4319万元,比上年增长34%,财政支出14236万元,比上年增长5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物价上涨指数为4.7%,比上年下降了9.7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财源更加稳固。全年来自农业的收入达6988万元,比上年增长51.9%。主体财源不断壮大。全市工商税收达到7272万元,比上年增长15.9%。补充财源增幅加大。个体私营经济税收有所增长,其中个人所得税实现1201万元,比上年增长17,9%。
    科教文卫
    “科技兴市”战略进一步落实。推广了以“415工程”提档升级为主要内容的先进农业技术232项,实施试验示范项目13项;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到44家,技术市场发育较好。农村“普九”工作又有9个乡镇通过了省级检查验收。全市共投资2010万元,新建校舍34处,维修校舍50处,共计40.7万平方米。扫盲工作通过了省级检查验收。围绕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投资450万元,修筑白色路面3000延长米,铺设地下排水管线4770延长米,全年共开发房屋3.3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7.8平方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果,全年共破案906起,抓获各类犯罪分子592人,打掉各类犯罪团伙156个,缴获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229.9万元,荣获全区“严打”先进市称号。
    【推广大双覆玉米生产技术】  在坚持农机农艺相结合,增温增密相结合,农肥化肥相结合,良种良法相结合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伏秋整地深施肥,大垅覆膜小间作,晚熟品种催芽种,保苗六五双行播,清膜除草及时趟,株留单穗晚收获”的种植模式。全年全市大双覆玉米面积发展到80万亩,单产达到1780斤,用全市22%的耕地面积创造了全市50%以上的粮食产量。
    【小城镇建设取得进展】
    全市6个建制镇总投资1.5亿元,修筑白色路面5000延长米,开发商品楼和集资楼6.5万平方米,自来水入户5000户,普及率达到90%,全市农村人均建筑面积达到16.82平方米,砖瓦化率达到40.67%。伦河镇和海北、共合两镇先后被列入国家和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在1996年全省村镇建设“双百千”评比竞赛活动中,海伦市被评为全省村镇建设先进市,伦河、海北两镇被评为全省村镇建设先进乡镇。(海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高明阳 姜以龙 李英男 洪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