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伊春市

  市委书记:滕昭祥 1947年1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10月参加工作,1996年11月任现职。
    副书记:王利民 张永刚 吴杰凯
    市人大主任:印廷文
    副主任:李长富 王家骥 丁增林 朱 宝 郑学信 张际权
    代市长:王利民 1949年9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10月参加工作,1996年11月任现职。
    副市长:孟宪斌 沙英华 刘文汉 张宝兴 姜言福 张书杰(女) 陆世贵 李长祥
    市政协主席:唐永旭
    副主席:张鼎中 张树范 王文斌 冯永明 李长润 刘春雨
    【概况】  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4.58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3282万元、194772万元、9779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29%、12.26%和13.79%。地方财政收入18703万元,比上年增长12.4%,财政支出26767万元,比年初预算增长18.4%,近几年来第一次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森工企业和市属国有地方工业企业扣除水灾因素,均完成了利润计划指标。营林、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全面完成年度计划。森防实现全林区连续16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小木制品加工迅速发展,“三剩”利用率达到53.4%,比上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农业夺得大丰收,粮豆薯总产量突破30万吨大关,比上年增长12.18%,创历史最高水平,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
    通过改革初步探索出国有森工企业缓危解困的路子。一是分流人员,实现了年度增收节支目标。以分户经营土地、荒地、疏林地为主,全年分户经营总户数14281户,分流人员19816人,节约工资支出近5000万元。二是搞活分配,节减了工资费用支出,增加了职工的自我创收比重和实际收入。三是分散突围,搞活了基层,全市分块搞活面达到30%,一批全市最困难的企业展现出缓危解困的希望。组织参加了第七届哈洽会和全省林木产品展销会,成功地举办了96年伊春·同济大学经济技术合作恳谈会、96年韩国招商会。签订各类经济技术合同42项,实际利用外资额248万美元。对外贸易呈增长趋势,进出口总额实现26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出口实现147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
    产业结构调整
    在全市实施了“十大龙头带动工程”,通过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调整布局、扶优限劣等措施,加速了产业化进程。“龙头”的带动效应,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林产工业实现产值11.1亿元,市属地方工业实现产值12.16亿元,多种经营实现产值8.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5%、24.94%和21.7%。
    非国有经济
    乡镇企业产值、税金分别达14.8亿元和44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18%。个体工商户达35298户,从业57100人,创产值3.0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5%、14.8%和58.3%;私营企业发展到203户,创产值439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8%和16.1%。职工家庭经济从业人员达21.75万人,创产值9.56亿元,比上年增长24%。三资企业已达69户,实现产值4.3亿元,比上年增长4.88%。全市非国有经济增加值达16.6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7%,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
    全年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20项,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22项;申报专利19项,授权11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50户。全市规范化小学和初中分别达到80.7%和81.8%。毕业生合格率,小学和初中分别达97%和79%;高考录取大中专院校1685人,占报考人数的34.8%;连续3年实现了“普九”规划目标,已有13个区累计在59.37%的人口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全市治安形势明显好转,政治安定,社会稳定,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严打集中统一行动先进单位,并连续3年被省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人民生活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零售物价涨幅为4.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2886.09元,比上年增长11.96%。农民人均纯收入1990元,比上年增长20.4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46亿元,比上年增长26.78%。继续实施“安居工程”,新建居民住宅18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宅面积达到7.8平方米;改造增加一批供热设施,新增供热面积6万平方米,城镇燃气率达到45.5%。
    【哈伊公路四期工程完成】
    总投资4.7亿元分五期施工的哈伊公路升级改造工程,从1993年开工到1996年末已完成了前四期工程,共完成投资3.6亿元。其中完成路基改造136.61公里,建中桥9座421.75延长米;建小桥33座340.2延长米}建涵洞219道;铺筑水泥路面70公里;完成铁力西大桥和安帮河桥下部工程。
    【“扶贫解困献爱心”活动】
    鉴于一些企业发不出工资、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的实际情况,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伊春市关于进一步解决部分企业职工生活困难问题的办法》,建立扶贫解困周转金,在全市开展“扶贫解困献爱心”活动。通过干部群众捐一部分,经济状况好的企业、部门拿一部分,市里投入一部分的方式筹集资金。到年末已筹款140余万元,有偿用于部分困难职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致力于开发性脱贫。在扶贫活动中,31名副市级以上干部、80个党政机关和部门与特困户结成包扶对子,并落实了帮扶措施。
    【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在已获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的基础上,全市继续开展了以军警民共建共育为主要形式的创建双拥模范城活动,提高了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了全市人民的文明意识、城市意识和国防意识。被国家民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这是伊春市双拥工作史上所获得的最高荣誉。
    【体育成绩显著】
    在国家和省内大型比赛中共获奖牌98枚,其中金牌26枚、银牌37枚、铜牌35枚。在全省第八届运动会上,共获金牌13枚、银牌26枚、铜牌16枚,以1024.5分的总成绩荣获团体总分第6名,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这是伊春市参加历届省运会取得的最好成绩,实现了保7争6的目标。
    【抗洪救灾】
    1996年7月下旬,伊春市南部地区普降暴雨,致使山洪暴发,河水出槽,水库决堤,堤坝被毁,城镇、林场、村屯被淹,铁路、公路、通讯、供水、供电中断,房屋被毁,农田被淹,人员被困,造成了全市历史上罕见、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特大洪水灾害。这场洪水涉及到全市14个县、区、局及县团级单位,16个乡镇,92个林场所,133个村屯,共有29.87万人受灾,11.88万人被洪水围困,8.26万人被迫紧急转移。毁坏房屋10.889万间,死亡18人,失踪4人。洪水造成306个工厂企业停产,60个工厂企业部分停产。水毁铁路56处37.1公里,铁路桥涵25座,毁坏公路2073公里,桥涵1045座。损坏输电线路217.95公里,通讯线路219.1公里,伊春至哈尔滨的邮电光缆冲坏多处,致使伊春与南部市、区、局及省城的通讯联络全部中断。农作物受灾面积3717.4公顷,死亡牲畜38万头(只),冲毁养鱼水面48130公顷,损坏小型水库6座,堤防85.91公里,护岸工程111处,农用桥涵28座,机电井29眼,水文观测点3处。这场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792亿元。水灾发生后,全市立即行动起来投入抗灾自救。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最短的时间使毁损严重的道路、通讯、供电、供水、堤防等基础设施基本恢复,受灾工厂企业恢复了生产,广大受灾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有医就,抗洪救灾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到年末,灾区的各项事业已基本恢复正常。
    【强化企业管理】
    市委、市政府把调整发展思路、立足内涵挖潜、实现速度与效益同步提高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落实。在全市26户大中型企业中强化管理。确定了南岔水解厂、汤旺河林业局、美溪林业局等10户企业为学邯钢试点企业。全市木材单位成本比上年降低9.86元,降幅为4.6%。严格木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管理。在木材生产上,汤旺河、金山屯等林业局通过提高原条出材率,使经济效益明显增加。在木材销售上,不断加大价格调控力度。市政府采取了两项硬性措施:对非统配材指导价格进行了调整,取消了一些畅销材种的大额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木材运输管理,铁路木材运输计划由林管局木材调运部门进行审核、平衡,统一办理,加强了对偷拉私运木材的控制,减少了森林资源流失。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996年,全市新增加公路7.6万米。运输邮电业增加值50926万元,比上年增长10.5%。邮电通讯业高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100万元,比上年增长77.2%。住宅电话新增18995户,相当于上年末的40.5%。电话普及率达到8.9部/百人,比上年提高2.1%,移动电话由上年的2269户增加到6817户,无线寻呼已达28450户,比上年增加1.2倍。全年供水量2969万吨,比上年增长14.7%;全年用电总量92189万千瓦/时,比上年略有增长。
    【安全工作取得佳绩】
    伊春市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为全省安全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被省安全生产委员会评为一级先进单位。(伊春市政府办公室 王俊杰 杨朝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