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佳木斯市

  市委书记:徐 发 1945年10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70年8月参加工作,1992年9月任现职。
    副书记:刘海涛 姜 杰 王春元 董永贵 孙启文
    市人大主任:陈国兴
    副主任:李德生 卢凤岫 陆道模 刘进高 王桂文 高希杰 于绍荣 王明英
    市 长:刘海涛 1938年12月生,高中学历,中共党员,1954年9月参加工作,1992年10月任现职。
    副市长:孙启文 王玉林 赵庆有 王 发 王志忠 罗文孝
    市政协主席:韩树礼
    副主席:戴国富 王文义 牛遇山 李学坤 麻名山 李承章 杨秀恩 陈克功 张建业
    【概况】
    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7亿元,第二产业完成17.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19.3亿元,分别增长20%、3%和11.4%,经济增长首次超过全省平均增长水平。粮食生产获得特大丰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132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3%和33.9%;粮豆薯总产完成239.4万吨,比上年增长24.2%,创历史最好水平。工业经济活力增强。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51.3亿元,增长11.6%;百万元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6.9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0.1%;地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3亿元,比上年减亏20%,实现税金2.1亿元,增长2.9%。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步伐加快。陆续开工建设的12个重点项目,已有6个建成投产,2000吨氯乙酸、3000吨涂布白板纸等项目实现了达产,全年新增产值5.7亿元,利税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和25.9%。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拉动作用明显增强。非国有二、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7亿元,比上年增长49.1%。非国有企业及业户8.4万户,增长12.1%;非国有经济上缴税金1.8亿元,增长20%。城乡市场繁荣活跃,物价涨幅持续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社会商品零售物价上涨幅度为5.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财政金融运行平稳。财政收入完成3.5亿元,支出完成6.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7%和11.5%;金融系统完成各项存款余额109亿元,贷款余额14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和12.8%。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2亿元,比上年增长24%;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29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9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和14.8%。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国家和省确定的3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正常运转;50户国有中小型企业实行了公司制改造、委托经营、年薪制等多种形式的改革措施,出现了新的转机;组建各类企业集团32个,其中省级4个,初步形成了集团群体。佳市被国务院批准为比照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享受优惠政策后,加大了资产重组的力度,有58户企业依法破产终结或正在进入破产程序,卸掉债务包袱15.3亿元,盘活存量资产9亿元。商业、外贸、物资企业推进连锁经营和代理制取得初步成效;粮食“两条线”运行循序渐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继续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开发利用“五荒”面积136万亩,占可开发利用面积的75%;开发利用草原、水面资源104.5万亩,占可开发利用面积的53%。对外开放取得了新进展。全年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5个,合同利用外资1249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84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9.1%,其中,自营出口创汇1100万美元,增长9.7%;以旅游为龙头的边境贸易日趋活跃。全年过货13万吨,进出境人员6.4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31.3%和119.2%。
    科技进步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3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达到85%,五大科技工程项目进入实施阶段的达90%,辟建了10个高新技术角;科学研究进一步加强。火车新型向心推动轴承等项目已完成样品试制,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文化事业继续繁荣。已有4区2县(市)通过省政府“两基”验收;规范化学校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市职教中心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话剧《托起明天的太阳》获中宣部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文华奖”;富锦市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文化市场管理得到加强,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进行了打击。卫生事业继续发展。佳市分别被省和国家授予“爱婴市”和“加强中国基层妇幼卫生、计划生育服务项目先进市”称号;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第十届世界残奥会上,佳市选手获得FA42—44级跳高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奖牌118枚。
    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中,打通了德祥街,完成了西林路中、西段改造工程,并实现了地上地下同步实施;长安路东出口拓宽改造工程已完成计划的30%;煤气工程完成中低压管网建设4.5公里,入户安装5000户;新增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以安居工程为重点的住宅建设步伐加快。施工面积29.2万平方米,竣工13.6万平方米。公路网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修建二级公路92公里,哈萝公路佳汤段建成通车。环境保护“五大工程”实施顺利,各项环保目标全面完成。加强了城市管理。小城镇和农村住房建设步伐加快。新铺高级、次高级路面4.9万平方米,维修道路12.8万平方米;新铺排水管线9.8公里,供水管线5公里;村镇砖瓦化率、自来水普及率、道路铺装率分别达到36%、36%和66,3%;
    【粮食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1996年,全市战胜了严重干旱和局部洪涝、风、雹灾害,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粮豆薯总产47.87亿斤,比历史上产粮最高的上年多产粮9.33亿斤,增长24.2%,是历史上产粮最多的年份。粮食作物主要品种产量均呈增加趋势。水稻总产量12.4亿斤,比上年增长47.5%;玉米21.88亿斤,比上年增长10.6%;大豆7.9亿斤,比上年增长10.8%;小麦4.89亿斤,比上年增长135%。
    【加快公路网化建设】
    佳木斯市打破建路单纯靠国家拨款的常规,把公路作为商品投向市场,广泛吸纳多种渠道的投资,形成贷款—修路—收费—再修路的良性循环。哈同公路佳桦路段建设过程中,资金严重缺口,佳木斯市在全省公路部门首开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滚动发展先例。这一路段开通4年来,已累计收费2345万元,收回相当于地方投入的80%,从而使佳木斯市形成了高等级公路建设热。提出公路网化建设“866”方针:利用8年时间,将佳木斯市通往6县(市)的60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修成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1996年,哈萝公路汤佳段、佳抚公路佳桦段、桦富段和桦石路等路段同时开工。佳木斯市通过贷款、集资共投入筑路资金7000余万元,公路网化建设当年开工92.6公里,全部当年竣工。铺筑高等级公路83.3万平方米,其中,白色水泥混凝土路面73.3公里、68万平方米,经省有关部门验收,路段优良品率达100%。
    【哈萝公路—佳汤段竣工通车】
    1996年10月20日,哈萝公路—佳汤段竣工通车。该路段全长40公里,起于哈萝公路汤原西进口355.5公里处,止于哈萝公路与鹤大路环交段,是我省省道重点路段之一,也是佳木斯市公路网化“866”工程规划的主干线。该路的改建竣工将极大地缓解该段繁重的运输压力,改善砂石路面不适应的状况,对发展佳木斯市西部地区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明口岸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佳木斯市口岸各部门紧紧围绕“树形象、提素质、增效益、创一流”这一中心,深入扎实地开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口岸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口岸事业的繁荣和各项业务的开展,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1996年10月中旬召开的全国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口岸表彰大会上,佳市海关和卫生检疫局、动植物检疫局和商品检验局被评为全国口岸系统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截至10月末,佳木斯、同江、抚远、富锦4个口岸累计外贸运量130602吨,过客63626人次,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31.3%和119.2%。
    【荣获全国治安巡控先进城市称号】
    佳木斯市“110”巡控体系自1995年9月18日开始运行。市区共有260个报警点,有3100台出租车和部分私用小型汽车入网,有240个储蓄所、加油站、商场等要害单位与其建立了电脑报警联系;GPS卫星定位监测系统对12辆巡逻车和73辆运钞车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测;全市在出入城区8条交通要道上分别设立了“八门巡警服务站”;全市有巡警400人,占干警总数1/4。自“110”巡控体系建立以来,共查破各种刑事案件872起,其中重大案件97起,打掉犯罪团伙57个,缴获各种机动车54台,收缴非法枪支115支、管制刀具凶器1308把,缴获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220万元;全市刑事案件下降22.6%,其中抢劫、杀人等暴力案件下降32.8%,杀害和抢劫出租车司机案件分别下降72%和64%。巡警为群众做好事1500余件,抢险救灾32次;市民对社会治安满意率由57%上升到85%。在全国"110”巡控工作现场会上,公安部对佳木斯市治安巡控工作的成功经验予以高度评价,授予其全国治安巡控先进城市称号,并称“南有漳州、北有佳木斯”。(佳木斯市政府办公室 张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