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原县
县委书记:田立英(女) 1954年1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70年11月参加工作,1995年7月任现职。
县人大主任:曲德修
县 长:宋洁峰 1954年11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71年5月参加工作,1995年5月任现职。
副县长:刘国强 景世伟 吴金占 苏永平 黄金华 曲之平
县政协主席:王敏堂
【概况】
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10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4.3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0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6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7%、12.9%、13.9%。
农业
农业总产值实现7.49亿元,粮豆薯总产量33.9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22.6%、22.4%。林业增加值502万元,造林3075公顷。牧业增加值1.11亿元。肉类总产量1.72万吨,比上年增长19.6%,大牲畜存栏5.27万头,比上年增长16.4%。渔业增加值964万元,水产品产量3350吨,养殖水面1569公顷。
工业
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4.03亿元,比上年增长61.7%。其中:国有企业实现2.42亿元,增长45.4%;非国有企业实现1.61亿元,增长92.7%。建筑业总产值实现826万元,比上年下降34%,独立核算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190万元,利润4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29万元,比上年下降37.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5万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5万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689万元。
财贸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亿元,其中,国有经济比重占24.6%,集体经济比重20.1%,个体经济比重占28.2%,其他经济比重占27.1%。全县外贸商品收购总额为1540万元。物价涨势平稳,社会零售物价比上年上涨6%。地方财政收入3360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105.7%,比上年增长32.4%;财政支出5463万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115.6%,比上年增长31.9%。
社会事业
共落实科技攻关项目4项,星火计划项目7项,引资项目4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19项;完成工业技改项目29项。各项环保指标均达到规定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植被恢复率达35%。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改扩建校舍8390平方米,小学、初中生流失率控制在0.6%和2.99%。广播电视事业迅速发展,播发各类稿件2511篇,开辟栏目14个,有线电视入户达5000户。各种卫生医疗机构27个,专业技术人员达859人,有116个村实行合作医疗保险,占总数的57%,乡村医生达243人。运输、邮电业完成哈萝公路汤原段10.5公里“白色路面”改造任务,省路好路率达51.6%;邮电业务总量达1525万元,比上年增长79.9%,乡镇电话全部实现并网,乡镇电话入户达5524户。
【实施强工兴县战略】
狠抓工业企业“四闲”启动,积极搞活停产半停产企业。利用原包装彩印厂闲置厂房、设备,与佳木斯印刷厂搞联合、联营,成立佳木斯人龙扑克牌有限公司汤原分公司,年创利税100万元以上;原大理石厂与佳木斯建材集团联合成立股份制企业,生产新型建材玻化砖;将汤原造纸厂、汤原酿酒厂实行卖断改造,使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完成汤原纸业公司1575、1760型纸机,东风山金矿矿石处理、锻压机床厂根荐机、塑料厂邮政包装箱等10余个技改项目,全年共向企业投入技改资金462万元,比上年增长80%。对14户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共向重点企业注入资金798万元,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投资的86%。这些重点企业年实现利税1202万元,占全县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67%,其中,实现税金741万元,占全县工业企业全部税金的62%。
【平原村大搞农田水利建设】
平原村是汤原县东北角上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有人口1561人,耕地面积1.2万亩,80%的耕地为低洼地,十年九涝,内涝最重的一年全村2000亩地绝产。曾是一个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花钱靠抬借的“三靠村”。改革开放以来,平原村确定了“大兴水利,以稻治涝”的发展模式,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村干部带头集资,家家户户拿出多年积蓄的老本,集资57万元买了一台挖掘机,开始了排涝治水大会战。仅1996年一年的时间,就改造涝洼地3000亩,经过十多年的奋战,全村有6000多亩低产田得到改造,全部种上了水稻。仅低产田改造一项,就使人均收入纯增500元。(汤原县政府办公室 马广胜 宋福臣)